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员峤波翻
    
海上三山
 
海上山
 
海中山
 
瀛岛
        
蓬莱仙岛
 
蓬莱仙馆
 
蓬莱宫殿
 
蓬莱岛
 
蓬莱银阙
 
入海求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69~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拾遗记》卷一《高辛》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例句

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 上元夫人 留别

蓬莱径是曾到来,方丈岂唯方一丈。 任华 寄李白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元结 窊尊诗

他年免似骊山鬼,信有蓬莱不可寻。 刘威 感寓

道帔轻裾三岛云,绿髯长占镜中春。 刘威 赠道者

三山来往寻常事,不省曾惊市井人。 刘得仁 赠道人

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莱入梦频。 刘沧 代友人悼姬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沧 宿题天坛观

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刘禹锡 吐绶鸟词

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 刘禹锡 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刘禹锡 怀妓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刘禹锡 鹤叹二首

两曜无停驭,蓬壶应有墓。 刘驾 效陶

海上应无三岛路,人间惟有一声歌。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

万里云无侣,三山鹤不笼。 司空图 寄郑仁规

却赖风波阻三岛,老臣犹得恋明时。 司空图 携仙箓九首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司空图 步虚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 淮西

曾闻劫火到蓬壶,缩尽鳌头海亦枯。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之十八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 司空曙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司马札 山中冕兴寄裴侍御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司马札 赠王道士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吕岩 七言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 吕岩 七言

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 吕温 赋得失群鹤

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周朴 桐柏观

故人吏为隐,怀此若蓬瀛。 姚系 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

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姚合 赠王尊师

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孔德绍 南隐游泉山

海鲸始生尾,试摆蓬壶涡。 孟郊 喜符郎诗有天纵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 孟郊 秋怀

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孟郊 送无怀道士游春山水

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大君当御宇,何必去蓬瀛。 徐敞 赋得金茎露

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曹唐 送刘尊师祗阙庭三首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曹邺 寄嵩阳道人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不知流水潜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尘。 李咸用 喻道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李咸用 水仙操

三岛路遥身汨没,九天风急羽差池。 李咸用 秋夕书怀寄所知

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李商隐 寄华岳孙逸人

三山诚迥视,九州扬一尘。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 无题四首之一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李商隐 牡丹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商隐 当句有对

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李德裕 罗浮山

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 李洞 赠长安毕郎中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 李涉 春山三朅来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李涉 逢旧二首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李端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李群玉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

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李群玉 失鹤

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李群玉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江上青莲宫,人间蓬莱岛。 李群玉 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

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 李群玉 送隐者归罗浮

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 李频 即席送许曹南省兄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牧 偶题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十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杜甫 游子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杜甫 西阁二首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九华山叟惊凡骨,同到蓬莱岂偶然。 杜荀鹤 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

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杜荀鹤 怀紫阁隐者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

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杨凭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

三山载群仙,峨峨咸浪中。 杨洵美 答李昌期

不与蓬瀛异,迢迢远玉除。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沈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

芳草迷三岛,澄波似五湖。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牟融 天台

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 牟融 送羽衣之京

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 独孤及 观海

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王季友 滑中赠崔高士瑾

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王起 赠毛仙翁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白居易 海漫漫

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观却望湖水

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章孝标 送金可纪归新罗

千山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罗邺 望仙

翅弱未知三岛路,舌顽虚掉五侯门。 罗隐 临川投穆中丞

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 翁洮

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薛据 西陵口观海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袁皓 及第后作

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褚载 赠道士

已住城中寺,难归海上山。 许棠 赠栖白上人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许浑 学仙二首

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许浑 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

三山岁岁有人去,唯恐海风生白波。 许浑 长安岁暮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贾岛 过杨道士居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閰功曹舍人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赵嘏 淮信贺滕迈台州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赵嘏 答友人

六宫攀不住,三岛去相招。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郑谷 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记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

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 雍裕之 曲江池上

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 韦庄 渔塘十六韵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韦庄 王道者

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 韩偓 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 韩偓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

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韩偓 无题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韩翃 送夏侯侍郎

因将岁月离三岛,闲贮风烟在一壶。 高蟾 送张道士

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为问蓬莱近消息,海波平静好东游。 鲍溶 得储道士书

一朵蓬莱在世间,梵王宫阙翠云间。 鲍溶 望江中金山寺

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鲍溶 望麻姑山

典故
山上山
 

《玉台新咏》卷十〈古绝句四首〉
〈古绝句四首〉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例句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三径何寂寂,主人山上山。 独孤及 与韩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赠

《國語辭典》:上山  拼音:shàng shān
1.到山上去。《文选。曹植。善哉行》:「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涉江采芙蓉》:「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
2.蚕发育到成熟的后期,停止吃东西,将其移至簇上,使之吐丝作茧,称为「上山」。也称为「上簇」。
《國語辭典》: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拼音:shàng shān qín hǔ yì,kāi kǒu gào rén nán
(谚语)谓开口向人求助是很困难的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念我的?」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五出:「连丧双亲无计策,只得剪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传,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漢語大詞典》:上山下乡(上山下鄉)
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如: 凤田 初中刚毕业,正在这时, 毛主席 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靳大娘 就给他报了名。
《漢語大詞典》:上山捉虎,下海擒龙(上山捉虎,下海擒龍)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説,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分類:事情
《國語辭典》:登山  拼音:dēng shān
攀登山岭。《三国演义》第三回:「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國語辭典》:登山运动(登山運動)  拼音:dēng shān yùn dòng
一种休閒旅游的运动。藉攀登山岭,锻鍊人的体力和精神毅力,以达到运动健身目的。如:「登山运动是现代人接近大自然的方法之一。」
《漢語大詞典》:采山(採山)
(1).开采矿产。 晋 左思 《吴都赋》:“煮海为盐,採山铸钱。”史记·吴王濞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富因採山,衅成提局。”
(2).上山打柴。 宋 梅尧臣 《田家·四时》诗:“採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国语辞典》:封山  拼音:fēng shān
1.封禅于泰山。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握河沉璧,封山纪石。」
2.阻绝上山的道路,禁止人前往。如:「地震走山严重,如今这路段封山育林,修整道路。」
《漢語大詞典》:柏梯
(1).古寺名。 唐 薛能 《送同儒大德归柏梯寺》诗:“ 柏梯 还拟谢微官,遥拟千峯送法兰。” 五代 齐己 《行次宜春寄湘西诸友》诗:“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 柏梯 。”
(2).指松柏荫下的上山磴道。 宋 王禹偁 《中条山》诗:“店荒坛道絶,寺古柏梯悬。”
《漢語大詞典》:打山
上山打猎。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八回:“民兵们一听说打仗,那真比打山的碰见金钱豹都高兴。”
分類:上山打猎
《國語辭典》:武当山(武當山)  拼音:wǔ dāng shān
山名。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辖丹江口市西南,为大巴山北脉,最高峰称「天柱峰」。昔真武尝修道于此,明永乐中尊真武为帝,故称此山为「泰岳」。晋谢允尝弃罗邑宰隐修于此,自称谢罗,因此又称为「谢罗山」。
《漢語大詞典》:跑山
(1).上山,进山。 阿英 《山居小札》:“山居已经两天了。今天开始跑山。”
(2).来往于山中做买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她整天在屋里给跑山的男人收拾破鞋、烂袜子和毛裹脚带。”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只见他,每一根须子都要伸展开来检查,因为老跑山的,断须子会造假,会接补得完完整整。”
《漢語大詞典》:渔海樵山(漁海樵山)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清 方文 《留别马倩若兼订毘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 清 方文 《送陈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昇平略,渔海樵山任所之。”
《国语辞典》:藜藿不采(藜藿不采)  拼音:lí huò bù cǎi
人们畏惧猛兽,因而不敢上山采撷野菜。比喻国家有忠臣,奸邪不敢兴风作浪。《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
《漢語大詞典》:三壶(三壺)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莱 、 瀛洲 的合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國語辭典》: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神话传说中,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参见「三神山」条。宋。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2.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晋太康中王浚伐吴,自牛渚顺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3.福州市的别名。参见「福州市」条。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漢語大詞典》:三岛(三島)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嶠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漢語大詞典》:员峤(員嶠)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长宽各一丈的面积。《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维摩诘所说经说,维摩诘居士居住的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西游记》第九回:「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内去;二件,不要与和尚说话;三件,去了就回。来得迟,我便来寻你也。』」《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贫僧当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芜湖县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國語辭典》:方壶(方壺)  拼音:fāng hú
1.腹圆口四方的壶。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三曰方壶。」《文选。班固。西都赋》:「滥嬴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
《國語辭典》: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方壶及蓬莱的合称,二者均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李白〈赠卢徵君昆弟〉诗:「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清。朱彝尊〈万年藤杖歌赠尤检讨〉诗:「人生快意亦已足,岂必入海求方蓬。」
《國語辭典》: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传说为东海中神仙所居住的仙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國語辭典》: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瀛洲,古代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初以登瀛洲比喻成仙。唐太宗时,立文学馆,以十八学士入选,备受皇帝礼遇与敬重,各方钦羡不已,称为「登瀛洲」。比喻平步青云,功名有成。《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一折》:「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几时得坠鞭误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
《漢語大詞典》:蓬丘
即 蓬莱山 。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蓬丘 , 蓬莱山 是也。”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吾将採药於 蓬丘 。” 清 黄叔威 《古诗》之七:“东海近几席,彷彿是 蓬丘 。”参见“ 蓬莱山 ”。
分類:蓬莱山
《漢語大詞典》:蓬莱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國語辭典》:蓬壶(蓬壺)  拼音:péng hú
传说海中仙山蓬莱,形如壶器,故称为「蓬壶」。元。汤式〈天香引。望三山〉曲:「望三山远似蓬壶,挨到如今,提起当初,槟榔蜜涎吐胭脂。」
《國語辭典》: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蓬莱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后指仙境。唐。李商隐 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漢語大詞典》:蓬莱山(蓬萊山)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蓬岛(蓬島)  拼音:péng dǎo
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元。揭傒斯 雨述诗三首之二:「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
分類:蓬莱山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与瀛洲。后比喻人间仙境,多指游玩的地方。宋。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词:「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元。张养浩〈十二月兼尧民歌。从跳出功名火坑〉曲:「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