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沈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漢語大詞典》: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沈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漢語大詞典》:海气(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汉书·武帝纪:“朕巡 荆 扬 ,辑 江 淮 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 。” 唐 张子容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诗:“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景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钱塘江示王古直》诗:“海气喷江折, 吴 山搅 越 青。”
(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唐 骆宾王 《蓬莱镇》诗:“野楼疑海气,白鷺似江涛。”参见“ 海市蜃楼 ”。
(3).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漢語大詞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1).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故称。语出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白雪遗音·剪靛花·九座楼:“姐儿房中绣枕头……绣的是海市蜃楼。”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这一千多公里的大戈壁滩,几乎杳无人迹,但见远远的地平线上,有些海市蜃楼而已。”
(2).比喻虚幻的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引《隋唐遗事》:“ 张昌仪 恃宠,请托如市。 李湛 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巴金 《春》二八:“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海市蜃楼来哄骗她。” 沈从文 《灯》:“因为那仿佛由于自己脑中成立的海市蜃楼,而又在这奇幻景致中对于海市中人物的我的生活加以纯然天真的信仰,我不好意思把这老兵的梦戳破。”
《漢語大詞典》:海月
(1).海上的月亮。 唐 张说 《送王光庭》诗:“ 楚 云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饮后夜醒》诗:“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会曹汝学侍御于麓堂夜归遂过侍御宅》诗:“菊院霜天静,枫城海月迟。”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文选·郭璞〈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注《临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宋 梅尧臣 《杜和州寄新醅》诗:“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头上是瓦盖的屋顶,在前檐铺着的那四块海月上面,迅疾地滚动着雨水。”
《漢語大詞典》:波浪
(1).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晋书·张华传:“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剑。” 唐 李绅 《溯西江》诗:“空阔远看波浪息, 楚 山安稳过云岑。”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的心情,像大河里的波浪奔腾汹涌。”
(2).比喻起伏的思潮。《坛经·疑问品》:“烦恼无,波浪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和平环境里,心里也许有些小波浪,不大如意;一上战场,什么不如意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一个想头--应该胜利。”
(3).指面容。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老保儿强把身躯纽,切驾的波浪上堆着霜雪。”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四折:“彬彬文质,挣波浪,怎教人不念想。”
(4).风流。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一剗地疏狂,千般的波浪,诸餘的事行,难道是不理会惜玉怜香?”
(5).殷勤。指男女情爱。雍熙乐府·小桃红·西厢百咏之六七:“问 红娘 ,一一説到他心上,做了主张,通些波浪,教你去成双。”
(6).指献殷勤;帮衬。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我是寨儿中风月的元戎将,善吟咏,会波浪,能譔梨园新乐章。”
(7).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横生的曲折。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这场祸事从天降,妳妳你便休唱叫喒可便好商量,走将来平白地生波浪。”
《漢語大詞典》:三岛(三島)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漢語大詞典》:方丈
(1).一丈见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龙门山 ,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茅盾 《锻炼》二:“窗外是不满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极言肴馔之丰盛。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赵岐 注:“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书生﹞乃於口中吐一铜盘,盘中海陆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呵!”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养焉。”
(3).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住持的居室。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 张铣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象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观住持的居室。《水浒传》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看过了 吕纯阳 、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
(5).指寺院、道观的住持。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之三:“名价皆酬百万餘,尚怜方丈讲玄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总其成。” 郁达夫 《在寒风里》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辞别了方丈,走下山来。”
(6).传说中海上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贺铸 《海月谣》词:“顿觉 蓬莱 、 方丈 ,去人不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卧三脚木榻上,觉四体舒适,心神开朗,如居 蓬莱 、 方丈 间。”参见“ 方丈洲 ”。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漢語大詞典》:海波
(1).大海的波浪。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诗:“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长鲸驾空海波立,老鹤叫月苍烟愁。”
(2).喻指海上或海边的动乱。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德川氏 颇以文治平其国,故二百年来,海波不警者以此。”
《漢語大詞典》:海风
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漢語大詞典》:海日
海上的太阳。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张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 齐 烟九点苍。”
分類:海上
《漢語大詞典》:青海
(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 鲜水 、 西海 ,又名 卑禾羌海 。 北魏 时始名 青海 。北史·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围千餘里,海内有小山。”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宋 杨忆 《汉武》诗:“力通 青海 求龙种,死讳 文成 食马肝。”
(2).喻边远荒漠之地。 清 吴兆骞 《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名列丹书难指罪,身投 青海 已无家。”
(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淮南子·墬形训》:“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高诱 注:“东方之海。” 元 乃贤 《京城杂言》诗之三:“ 丘公 神仙流,学道青海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君止此。妾与妹有青海之约,又为君逗留一晌,久劳盼注矣。”
(4).碧绿的海洋。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逕碧莲中。”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万里图》诗:“僊槎二月出 龙门 ,万里春风掉晴雪。”随园诗话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 严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长五十餘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 李德裕 截细枝尺餘,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復来。 广明 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 君平 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 刘基 《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漢語大詞典》:出海
(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九日之中,荡小舟不算外,泛大船出海,已有三次。”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自己手里穷,每年春季要向鱼行老板借钱补网,才能出海。” 张天民 《荒岛》:“他在县里跟县委、县政府、县科委、文教局都没有联系,是自己搭便船出海的。”
(2). 福建 地方驱除瘟疫的风俗。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山海》:“出海,驱遣瘟疫也。 福州 俗:每年五六月中,各社醵钱,扎竹为船,糊以五色綾纸,内设神座及仪从供具等,皆綾纸为之,工巧相尚,有费数十緡者,雇人舁之,鸣螺挝鼓,肩各庙神像前导至海边焚化……惟 厦门 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贋者,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
《漢語大詞典》:浮槎
(1).槎,同“ 查 ”。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阳 千种花,润 梁园 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阻隔着 黄河 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韦应物 《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明徐复祚《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 东亚 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
《漢語大詞典》:横海
(1). 汉 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 韩説 …… 元鼎 六年,以待詔为横海将军,击 东越 有功,为 按道侯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江夏 、 襄阳 诸军,横截 湘 沅 ,以临 豫章 ;楼船横海之师,直指 吴会 。” 刘良 注:“楼船、横海皆将军号也。”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横海,荒祠拜 伏波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勛。”
(2).横行海上。 晋 木华 《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 宋 朱敦儒 《水龙吟》词:“玉凤凌霄,素虯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