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京洛  拼音:jīng luò
洛阳的别名。参见「洛阳」条。因东周、东汉曾在此建都,故称为「京洛」。
《國語辭典》:河洛  拼音:hé luò
1.黄河、洛水的合称。又指两河的流域。《文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唐。杜甫〈后出塞〉诗:「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2.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文选。左思。魏都赋》:「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國語辭典》:河漏  拼音:hé lòu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國語辭典》:三川  拼音:sān chuān
1.三条河的合称:(1)西周指泾、渭、洛。《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国吴。韦昭。注:「泾、渭、洛。」(2)东周指河、洛、伊。《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2.郡名。秦置,治荥阳,因其地有河、洛、伊三条河川,故称为「三川」。汉改置河南郡。即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之地。
3.唐代称剑南东、剑南西及山南西三道为「三川」。《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杜审言》:「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漢語大詞典》:东国(東國)
(1).东方之国。上古指 齐 、 鲁 、 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 韦昭 注:“东国, 徐夷 吴 越 。”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 ,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 张守节 正义:“东国, 齐 、 徐夷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 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 、 朝鲜 等国。 清 王韬 《〈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命一等侍卫 狼曋 ,颁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鲜 ,因令采东国诗归奏。”
(2).东部地区。 春秋 时指 楚国 东部的 锺离 、 巢 、 州来 等地。左传·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来 。东国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罢 赖 之师。” 杨伯峻 注:“ 楚 以东部地区为东国, 钟离 、 巢 、 州来 以及 赖 皆东国地邑。”
(3).指东都 洛阳 。国,都城。书·康诰:“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东国 洛 。”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东国,泫涕常流连。” 唐 卢照邻 《秋霖赋》:“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妇赋》:“从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辙东国,逾 河 梁兮。”
(4).犹东方。指 亚洲 。一说,指 中国 。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一截遗 欧 ,一截赠 美 ,一截还东国。”
《漢語大詞典》:汉京(漢京)
指 汉 朝都城 长安 或 洛阳 。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汉 班固 《西都赋》:“博我以皇道,弘我以 汉京 。” 汉 班固 《东都赋》:“光 汉京 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明 尹耕 《春怀》诗:“春深关塞尚屯兵,万里防胡拱 汉京 。”
《漢語大詞典》:七贵(七貴)
(1).指 西汉 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於 汉 庭,譸一姓之或在。” 李周翰 注:“ 汉 庭七贵: 吕 、 霍 、 上官 、 丁 、 赵 、 傅 、 王 ,并后族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二京赋(二京賦)
《西京赋》《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 二京 ”。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漢語大詞典》:神都
(1).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 神州 ”。
(2).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县神州的简称。参见「赤县神州」条。《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京都。宋。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明。于谦〈出塞〉诗:「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3.神仙居住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东洛(東洛)
指 洛阳 。 汉 唐 时以 洛阳 为东都,故称。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求官去 东洛 ,犯雪过 西华 。” 钱仲联 集释引 王元启 曰:“公于 贞元 十六年冬及明年冬,自 洛 再往京师。” 宋 唐庚 《有所叹》诗之一:“近逃臺鼎居 东洛 ,闻道衣冠满北军。”参见“ 东都 ”。
分類:洛阳东都
《國語辭典》:东都(東都)  拼音:dōng dū
位于东边的都城。如汉朝的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漢語大詞典》:温洛
(1).古代传说,谓王者如有盛德,则 洛水 先温,故称“温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赞曰:荣 河 温 洛 ,是孕图纬。” 范文澜 注引《易乾凿度》:“帝盛德之应, 洛水 先温,六日乃寒。” 南朝 梁 任昉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时来浊 河 变,瑞起温 洛 清。”隋书·天文志序:“昔者荣 河 献籙,温 洛 呈图。”
(2).借指 洛阳 。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当贼逼温 洛 ,兵接 河 潼 ,拜臣 陕州 ,催臣上道。”
《漢語大詞典》:许洛(許洛)
许京 和 洛京 (今 河南 许昌 和 洛阳 )的并称。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淮浦 再扰,而 许 洛 不震。”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况今转运供继,西输 许 洛 ,北入 黄河 ,虽 秦政 之弊未至於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宋书·刘康祖传:“其年秋, 萧斌 、 王玄謨 、 沈庆之 等入 河 , 康祖 率 豫州 军出 许 洛 。”
《漢語大詞典》:陕洛(陝洛)
陕县 和 洛阳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 温公 熙寧 元丰 间尝往来于 陕 洛 之间。”
分類:陕县洛阳
《國語辭典》:东司(東司)  拼音:dōng sī
厕所。《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告尊神,做殿门由闲,只怕人掇去做东司门。」《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定睛再看时,却是史大汉跧蹲在东司边。」
《漢語大詞典》:咸洛
咸阳 与 洛阳 的并称。《梁书·侯景传》:“豺狼肆毒,侵穴 伊 瀍 , 獫狁 孔炽,巢栖 咸 洛 。” 唐 李白 《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戴 侯寓居 长沙 ,稟湖岳之气;少长 咸 洛 ,窥霸王之图。”参见“ 咸京 ”。
分類:咸阳洛阳
《漢語大詞典》:咸京
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李乂 《饯唐永昌》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
《漢語大詞典》:雍豫
(1).和睦安乐。 明 高启 《赠医师龚惟德序》:“今其一门三世,下孝而上慈,家道雍豫而寿乐且康者,岂非由是致哉!”
(2).指古都 长安 和 洛阳 。文选·左思〈魏都赋〉:“画 雍豫 之居,写八都之宇。” 李善 注:“ 雍 , 西京 也。 豫 , 东京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