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吁怪
惊讶;惊异。 唐 杜甫 《病柏》诗:“客从何乡来,佇立久吁怪。” 元 周伯琦 《怀秃脑儿行》:“边报丛远函,苍黄尽吁怪。”
分類:惊讶惊异
《國語辭典》:骇怪(駭怪)  拼音:hài guài
震骇惊异。《宋书。卷八六。殷孝祖传》:「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与大统王玄谟别,悲不自胜,众并骇怪。」
分類:惊讶
《國語辭典》:吃惊(吃驚)  拼音:chī jīng
受惊,吓了一跳。《红楼梦》第二七回:「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
《漢語大詞典》:骇讶(駭訝)
惊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钱葆馚:“有僧至门,持一椷书云自 天童 来,舍人啟视之,殊不骇讶。”
分類:惊讶
《漢語大詞典》:慑愕
惊讶。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王珪 、 温彦博 諫曰:‘ 孝孙 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慴愕。’”
分類:惊讶
《國語辭典》:好事  拼音:hào shì
1.喜欢多事、兴造事端。《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
2.有某种爱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休琏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3.热心助人。《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不由的一声哭喊,被这位好事的姑娘听见,就寻声救苦的搜寻出来。」
《國語辭典》:惊疑(驚疑)  拼音:jīng yí
惊恐疑惑。《水浒传》第五二回:「军师放心,我自有破阵之法。诸军众将,勿得惊疑。」《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國語辭典》:惊叹(驚嘆)  拼音:jīng tàn
惊奇赞叹。唐。白居易〈论严绶状〉:「臣恐制书下后,无不惊叹。」也作「惊叹」。
《國語辭典》:惊叹(驚歎)  拼音:jīng tàn
惊奇赞叹。《晋书。卷三三。王祥传》:「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也作「惊叹」。
《国语辞典》:大惊(大惊)  拼音:dà jīng
事情出乎意外而非常惊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沈琼枝在杜娘子面前,双膝跪下。娘子大惊,扶了起来。」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漢語大詞典》:骇愕(駭愕)
亦作“駴愕”。 惊讶,惊愕。晋书·赵王伦传:“初与富室儿於城西贩马,百姓忽闻其尚主,莫不骇愕。”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秦九韶》:“父方宴客,忽有弹丸出父后,众宾骇愕,莫知其由。”明史·杨嗣昌传:“ 嗣昌 駴愕,疑左右皆贼。”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听众觉得这个话很突兀,都用骇愕的眼光看着她。”
分類:惊讶惊愕
《國語辭典》:了得  拼音:liǎo de
1.了却、完结。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元。张可久 小桃红。晚风吹上海云腥套:「了得相思去年病,不堪听。」
2.本领高强。《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何道那厮也是个了得的。」
3.表示情势严重得让人无法忍受。反诘语句,多跟在还字的后面。《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这东西谣言惑众,还了得吗!」《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这混帐王八蛋,有心奚落本府,这还了得。」
4.懂得、了解。《水浒传》第三三回:「为首的教头,虽然了得些鎗刀,终不及花荣武艺。」
《國語辭典》:可骇(可駭)  拼音:kě hài
令人震惊、害怕。如:「那猛虎发出可骇的吼声,倏的向森林深处狂奔而去。」
分類:惊讶震惊
《漢語大詞典》:惊白(驚白)
惊讶地告诉。新唐书·孙伏伽传:“ 伏伽 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徐起见之。”
分類:惊讶告诉
《國語辭典》:耸肩(聳肩)  拼音:sǒng jiān
耸动肩膀。常用来表示不解、没意见、惊讶等情态。如:「他耸耸肩,把手一摊,说:『我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