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云(風雲)  拼音:fēng yún
1.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
2.比喻变化莫测。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3.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4.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5.比喻豪迈壮烈。如:「义烈风云」、「叱吒风云」。
6.风与雨。比喻天气。唐。杜甫〉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國語辭典》:翩翩  拼音:piān piān
1.鸟轻飞的样子。《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2.行动轻快的样子。如:「翩翩起舞」。《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3.往来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缔交翩翩,傧从弈弈。」也作「幡幡」。
4.自得自喜的样子。《文选。张华。鹪鹩赋》:「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5.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6.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在门缝里窥看,只见闻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尘之态。」
《國語辭典》:缥缈(縹緲)  拼音:piǎo miǎo
1.高远隐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缥缈层台,势凌空列星堪摘。」也作「漂渺」、「飘眇」、「飘渺」、「飘缈」、「瞟眇」、「缥眇」、「缥渺」。
2.声音清扬而长。《儒林外史》第三○回:「歌声缥缈,直入云霄。」也作「飘眇」。
《國語辭典》:冥冥  拼音:míng míng
1.远空。唐。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2.幽暗、晦暗。《文选。江淹。杂体诗。潘黄门》:「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唐。张籍〈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3.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4.鬼魂所在之处。如:「下合冥冥」。
《國語辭典》:天外  拼音:tiān wài
1.天边之外。比喻高远之处。汉。张衡〈思玄赋〉:「廓荡荡其无涯兮,乃今窥乎天外。」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意想不到的事情。《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神迹诡怪,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國語辭典》:耿耿  拼音:gěng gěng
1.光明安静的样子。唐。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言有不逊之志,忘相忖度,每用耿耿。」
3.辗转反侧,不得入眠的样子。《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4.形容诚信守节。《楚辞。刘向。九叹。惜贤》:「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國語辭典》:飘飘(飄飄)  拼音:piāo piāo
1.风吹的样子。晋。陶渊明〈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轻举飞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淩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3.飘泊不定。唐。杜甫 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國語辭典》:霄汉(霄漢)  拼音:xiāo hàn
天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诗:「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國語辭典》:日边(日邊)  拼音:rì biān
1.太阳旁边。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唐。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帝城或天子左右。唐。赵嘏 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國語辭典》:沧溟(滄溟)  拼音:cāng míng
大海。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沧溟之深,不能比其大。」
《漢語大詞典》:烟云(煙雲)
亦作“烟云”。
(1).烟霭云雾。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次酸斋韵》曲:“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更有那玉立的雪山主峰,被缭绕的烟云笼罩着。”
(2).指隐逸之山林。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四时闲适》曲之一:“爱 庞公 不入城閫,喜 陈摶 高卧烟云。”
(3).形容高远之处。 唐 温庭筠 《上宰相启》:“遐思謦欬之音,杳絶烟云之路。”
(4).如云的烟火气。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山腰上,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黑色的烟云。” 徐迟 《狂欢之夜》:“酒店里这样的零乱,迷漫着烟云,像刚刚遭受了原子弹一样。”
(5).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先生归道山后,文史散落,此帖已化烟云矣。”
《国语辞典》:天高  拼音:tiān gāo
1.天空高远广大。《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2.天气清朗,多用于秋天。《文选。宋玉。九辩五首之一》:「悲哉!秋之为气也……天高而气清。」《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國語辭典》:飘然(飄然)  拼音:piāo rán
1.迅疾的样子。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七:「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红楼梦》第一二回:「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2.洒脱不羁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三人近前一看,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3.飘动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國語辭典》:大节(大節)  拼音:dà jié
1.关系重大的事。《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故服食异等。」
2.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袁涣》:「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3.重要的义理。《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荀子。仲尼》:「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漢語大詞典》:为道(爲道)
(1).犹言修道。《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指矫性而为高远难行之事。《礼记·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