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磨灭(磨滅)  拼音:mó miè
1.消灭。如:「他对国家的贡献不可磨灭。」也作「摩灭」。
2.折磨。《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乐极悲来也凋厥,这好事果然磨灭。」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罢!罢!罢!也是俺这百姓的命该受这般磨灭。」也作「磨勒」。
《國語辭典》:屏息  拼音:bǐng xí
抑止呼吸,止住声息。唐。陈鸿〈长恨传〉:「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新五代史。卷三六。义儿传。李存进传》:「魏人屏息畏之。」
《國語辭典》:消歇  拼音:xiāo xiē
灭绝、停止。北周。庾信〈咏怀诗〉二○首之五:「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分類:消歇消失
《國語辭典》:荡然(蕩然)  拼音:dàng rán
全部毁坏。《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
《國語辭典》:收敛(收斂)  拼音:shōu liàn
1.收取租税。《礼记。月令》:「命百官,始收敛。」《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
2.收穫禾稼。《大戴礼记。千乘》:「方秋三月,收敛以时。」宋。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
3.行为较为检点严肃,而不再放纵。《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陈汤傥𦳝,不自收敛。」清。李渔《比目鱼》第一一出:「用豪奴,使狠仆,非是我不知收敛。」
4.数学上指一数列或级数,当其项数增至无限大,而它的值趋近于某数时,称此数列或级数为「收敛」。
《漢語大詞典》:销歇(銷歇)
(1).消失。 南朝 宋 鲍照 《行乐至城东桥》诗:“容华坐销歇,端为谁苦辛。”一本作“ 消歇 ”。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客光未锁歇,欢爱忽蹉跎。”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閭巷之人,曩与等夷者,莫不奔走伏謁,喘汗不暇,然曾未几而景响销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
(2).衰败零落。 唐 司空曙 《过庆宝寺》诗:“禪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宋 范成大 《楚辞·交难》:“恐青女兮行秋,奄销歇兮众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有好必有歉,有荣华必有销歇。”
(3).停息;休止。 梁启超 《雅典小志·发端》:“ 雅典 立国之精神,歷数千年继续不断,以传至今日。虽其间或稍销歇,要不过如 黄河 之有伏流。”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元 人杂剧虽然早经销歇,但尚有流传的曲本,来示人以大概的情况。”
《漢語大詞典》:渺漫
(1).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唐 高适 《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 明 高濂 《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
(2).模糊;虚幻。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
(3).稀少;消失。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鸞信渺漫。”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次吹万见赠原韵》:“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4).犹渺茫。没有把握。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目覩积水未退,下田因已没於深水,今岁必恐无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
《國語辭典》:泯灭(泯滅)  拼音:mǐn miè
形迹消灭。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红楼梦》第一回:「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之泯灭也。」也作「泯没」。
《國語辭典》:泯没(泯沒)  拼音:mǐn mò
形迹消灭。《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也作「泯灭」。
《國語辭典》:消散  拼音:xiāo sàn
消失、消除。《韩非子。解老》:「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其夫听罢,才把一天疑心尽多消散。」
《國語辭典》:绝灭(絕滅)  拼音:jué miè
灭尽。《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朕若负前盟,子孙绝灭。」《红楼梦》第一三回:「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國語辭典》:消融  拼音:xiāo róng
融化、消失。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诗:「朝睍既升淮海见,漉漉雨雪自消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若是尘心全不起,任他宿债也消融。」
《漢語大詞典》:消亡
灭亡;消失。诗·卫风·氓序:“ 宣公 之时,礼义消亡。” 宋 苏辙 《许昌》诗之三:“齿髮衰变,气血消亡。” 清 刘大櫆 《慎始》:“ 春秋 、 战国 之间,尝有任侠姦人矣,以一朝之感激为人报仇,至於皮面出肠而不悔。然数百年之后,息灭消亡,无復 聂政 、 荆軻 之餘韵者,此岂待朝廷之禁令诛絶哉?” 鲁迅 《〈淮风月谈〉后记》:“时光,是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跟着过去,不久就在我们的记忆上消亡。”
《漢語大詞典》:销亡(銷亡)
(1).消失。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復情,此之谓混冥。” 汉武帝 《李夫人赋》:“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 退思 《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只见人口之销亡,不闻生计之充裕。”
(2).失败,灭亡。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宿寇遗孽,闇然销亡;四海九州,廓然清晏。”《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后人有诗嘆 刘表 曰:‘……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触蛮争战戈矛罢, 朔 蜀 销亡壁垒平。”
《國語辭典》:失去  拼音:shī qù
失掉。如:「一场意外的车祸,使他失去了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