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顿首
顿觉
整顿
顿忘
顿教
顿悟
登顿
顿挫
顿足
顿失
困顿
安顿
冒顿
委顿
一顿
《國語辭典》:顿首(頓首)  拼音:dùn shǒu
1.以头叩地而拜。《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奉申纳币之敬,子婿韩师愈顿首百拜。」
2.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将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
3.谓整理头发。《韩非子。初见秦》:「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
《漢語大詞典》:九拜
(1).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黄庭内景经·常念“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鸡鸣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
《漢語大詞典》:顿觉(頓覺)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整顿(整頓)  拼音:zhěng dùn
1.把散乱或不健全的事物治理得有条不紊。《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
2.准备、办治。《金瓶梅》第六回:「原来那日斋堂管待,一应都是西门庆出钱整顿。」
《韵府拾遗 阳韵》:顿忘(顿忘)
杜甫诗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漢語大詞典》:顿教(頓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登顿(登頓)
上下;行止。《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李周翰 注:“登顿,谓上下也。” 金 元好问 《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太夫人以 六盘 路险,登顿殊甚,山外高寒,非老人所堪。”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胡书巢 《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分類:上下行止
《國語辭典》:顿挫(頓挫)  拼音:dùn cuò
停顿或急促收音。晋。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老残游记》第一○回:「听那角声,吹得呜咽顿挫,其声悲壮。」
《國語辭典》:顿足(頓足)  拼音:dùn zú
以足跺地。《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王温舒传》:「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
《韵府拾遗 质韵》:顿失(顿失)
王祯芟麦歌粒饱芒森密如彗顿失前时浪翻翠
《國語辭典》:困顿(困頓)  拼音:kùn dùn
1.疲困劳累。如:「旅途困顿」。
2.困苦窘迫。如:「生活困顿」。
《國語辭典》:安顿(安頓)  拼音:ān dùn
1.安排处置。《三国演义》第一○回:「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汤镇台拜过了祖宗,安顿了行李。」
2.稳定安适。《红楼梦》第七七回:「只听宝玉在坑上长吁短叹,复去翻来,直至三更以后方渐渐的安顿了,略有齁声。」
《國語辭典》:冒顿(冒頓)  拼音:mò dú
汉初匈奴的单于。英武有权略,弑父自立,曾东破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并南下围高祖于白登,汉不得已,与他和亲,并纳岁币。
《國語辭典》:委顿(委頓)  拼音:wěi dùn
疲困、废坏。《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山野鄙性,不习车马之劳,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长途不觉委顿。」《聊斋志异。卷一。王成》:「王生平未历风霜,委顿不堪,因暂休旅舍。」
《國語辭典》:一顿(一頓)  拼音:yī dùn
1.停一下。如:「他说到这里,略为一顿。」
2.按压一下。《红楼梦》第七○回:「黛玉听说,用手帕垫著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
3.表示数量,一次、一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被马氏数落一顿,嘿嘿无言。」《红楼梦》第一六回:「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
4.一并、一起。《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便将元宝碎银及酒器首饰,一顿交付与戚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