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困顿(困頓)
(1).艰难窘迫。 唐 元结 《问进士》之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悽惶於道路。”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 亮 涉歷家难,穷愁困顿,零丁孤苦。”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2).谓伤痛乏力。后汉书·刘平传:“ 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
(3).指疲惫。 唐 韩偓 《马上见》诗:“去带懵腾醉,归应困顿眠。”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二:“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因译著事烦,终颇困顿。”
《漢語大詞典》:疲怠
(1).犹懒散。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谢策命魏公》:“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 晋 嵇绍 《赠石季伦》诗:“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2).疲惫;困倦。晋书·五行志上:“ 皓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增广苑囿,犯暑妨农,官私疲怠。”南史·谢晦传:“闻 咸阳 沦没,欲復北伐, 晦 諫以士马疲怠,乃止。”如:战士们刚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疲怠地抱着枪,紧靠着堑壕土墙休息。
《漢語大詞典》:罢惫(罷憊)
疲惫。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学者终日讨説答问,呻吟习復,应对进退,拘溜播洒,则罢惫而废乱,故有息焉游焉之説。”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
分類:疲惫
《漢語大詞典》:罢劳(罷勞)
疲劳;疲惫。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 汉 刘向 新序·善谋:“﹝ 楚灵王 ﹞起 章华之臺 ,为 乾谿 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分類:疲劳疲惫
《漢語大詞典》:钝弊(鈍弊)
亦作“ 钝獘 ”。
(1).残破不锋利。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新唐书·突厥传序:“战士离落,兵甲钝弊。”
(2).疲惫。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漢語大詞典》:累累(纍纍)
(1).屡屡;多次。《穀梁传·哀公十三年》:“ 吴 ,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其十月,吾道于 衡 潭 以之 荆 ,累累见 孟 氏子焉。”《水浒传》第六六回:“此是 梁山泊 万千之幸,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 大名 探听消息。”
(2).(累,今读léi)重迭。 唐 张祜 《游天台山》诗:“羣峯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何其芳 《画梦录·岩》:“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
(3).(累,今读léi)连续不断貌;连接成串。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小过》:“桃李花实,累累日息,长大成熟,甘美可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 楚 而围 蔡 。” 颜师古 注:“累读曰纍。纍,不絶之貌。”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繫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舞蝇虎:“曲终,﹝蝇虎﹞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者然。”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特别是高大的芒果树令人垂涎,树上悬挂着累累果实。”
纍纍:1.瘦瘠疲惫貌。礼记·玉藻:“丧容纍纍。” 郑玄 注:“羸惫貌也。” 孔颖达 疏:“‘丧容纍纍’者,谓容貌瘦瘠纍纍然。”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散卒纍纍,草行露宿。”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 吕纯阳 ﹞已又化身为重罹疾疢,纍纍骨立,而过诸所度者之门,则数千人者,一旦去之尽。” 梁启超 《通论·论科举》:“担簦纍纍,状等乞匄。”
(2).不得志貌。史记·孔子世家:“纍纍若丧家之狗。”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纍然而不得意。 孔子 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一:“有客有客何纍纍!国破家亡无所归。”
(3).联贯成串貌。礼记·乐记:“纍纍乎端如贯珠。”《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泪下渫渫,清涕纍纍。” 宋 苏轼 《无名和尚颂观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与观音作缨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其(铁树)花盛开,结实纍纍。”
(4).行列分明貌。文选·左思〈魏都赋〉:“岌岌冠縰,纍纍辫髮。” 李周翰 注:“蕃夷之人,则辫髮行列纍纍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及曲终,纍纍而退,若有尊卑等级。”
重积貌;众多貌。《汉书·佞幸传·石显》:“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四》:“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盛彦 到船相拜,见船中白物堆积,笑道:‘财不露白,金帛满舟纍纍,晃人眼目如此!’”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山东 吏治废弛,借纳贡名,贪婪无厌,官民苦之。所属州县,亏空纍纍。”
《漢語大詞典》:老师(老師)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狼狈(狼狽)
(1).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2).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3).喻艰难窘迫。后汉书·任光传:“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 拒 邯郸 ,即驰赴之。”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 姜敍 、 梁宽 、 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4).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 , 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状。”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 ,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隋书·李密传:“ 世充 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 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5).喻互相勾结。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 淮 ,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犹竭力。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8).困顿疲惫貌。《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 ,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 慎郎 ,入于 贾使君 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破敝不整貌。《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指邋遢。 沈从文 《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犹尴尬。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漢語大詞典》:焦头(焦頭)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漢語大詞典》:老罢(老罷)
衰老疲惫。《淮南子·人间训》:“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谓年老百事皆废。南史·蔡兴宗传:“僕比日前虑不復自保……加老罢私门,兵力顿闕,虽有其意,事亦无从。”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漢語大詞典》:衰惫(衰憊)
(1).衰弱疲惫。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孙逢年好酒色老不衰:“晚年衰惫,齿皆蚛龋,空虚如楼阁。” 明 方孝孺 《赠刘文仲序》:“ 刘君 署 金华县 典史,朝夕奔走大府,形容衰惫,不类曩时。” 清 顾炎武 《答迟屏万书》:“弟至 曲沃 三日而大病…… 熊明府 来视者十次,尚未入城一拜,其衰惫可知。”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他走着,像一个衰惫的老人。”
(2).犹衰败。 宋 苏辙 《臣事策下》之一:“各安其所而不愿有所兴作,故天下渐以衰惫而不振。” 湘灵子 《轩亭冤》第二出:“倘非内政腐败,不克振作,何至衰惫若是?”
《漢語大詞典》:疲惫(疲憊)
(1).疲乏。 宋 陆游 《乾封驿早行》诗:“扶衰犯霜露,疲惫不可状。”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因精神疲惫,登舟酣卧。” 玛拉沁夫 《鹿的故事》:“鹿的速度渐渐地变慢,停下歇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它已疲惫不堪。”
(2).衰败困乏。 宋 梅尧臣 《送鄞宰王殿臣》诗:“愿言宽赋刑, 越 俗久疲惫。”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漷阴》:“ 嘉靖 初, 长垣 胡锭 撰《漷县减差碑记》载有昔人咏 漷县 诗……观此则 漷邑 疲惫非朝夕之故矣。”
(3).懈怠。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仁宗 以 淮 鹺疲惫日甚,特命公以巡抚衔巡视两 淮 盐政。”
《漢語大詞典》:乖慵
疲惫懒散。 唐 白居易 《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诗:“老子苦乖慵,希君数牵率。” 宋 梅尧臣 《日蚀》诗:“老鸦居处已自稳,三足鼎峙何乖慵。”
分類:疲惫懒散
《漢語大詞典》:乏力
(1).疲惫无力。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扭得大家乏力了,这才放开了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当开往 天津 的特别慢车开走之后,那另一辆特别慢车便乏力地开到了。”
(2).能力不够。如:责任如此重大,个人实感乏力。
《漢語大詞典》:薾然
(1).疲惫貌;虚弱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薾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宋 欧阳修 《与刘侍读书》:“自夜来益注洩,今旦薾然,遂召 张康 诊。” 明 方孝孺 《题溪渔子传后》:“及乎涉歷无穷之变,未有不薾然消沮者也。” 清 王韬 《英但自守》:“甲胄之士,锦衣玉食,优游嬉戏,而殫歷甘苦於戎行,故观其外则彪然,而究其中则薾然。”
(2).萎靡不振貌。元史·董文用传:“御史臺,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可復望者矣。” 清 方苞 《读〈王风〉》:“世儒以 周 不能兴,遂谓《王风》气象薾然不可振起,是所谓见其影而不见其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