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漢語大詞典》:顿教(頓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佛言不行,佛衣乃争。”参见“ 传衣鉢 ”。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漢語大詞典》:卢行者(盧行者)
唐 代禅宗六祖 慧能 。 慧能 俗姓 卢 ,剃度前曾在 黄梅山 五祖 弘忍 门下为行者,故称。 宋 苏轼 《答周循州》诗:“蔬饭藜牀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前生自是 卢行者 ,后学过呼 韩退之 。”
《國語辭典》:曹洞宗  拼音:cáo dòng zōng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师徒所创。属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头希迁即事而真的见解,也就是从个别事物上,显现本然无别的理体。到良价从而发展五位君臣的说法。本寂则是大振曹洞宗风的人。此后此宗风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从如净禅师受法,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禅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临济宗法脉不绝,直到现代。
《漢語大詞典》:三更枣(三更棗)
“三更早”的隐语。禅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潜至碓坊,见 惠能 腰石舂米,乃问:“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 会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为说《金刚经》,遂传衣钵,命为六代祖。事见《坛经·行由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伏着九里山。” 王季思 注引 闵遇五 曰:“六祖 黄梅 园传法时,五祖与粳米三粒,枣一枚。六祖悟曰:‘师令我三更早来也。’”按: 黄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一从传得三更枣,何处能容半点尘。”
《国语辞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  拼音:liù zǔ tán jīng
佛教典籍。为记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一卷,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但由于现存的版本和写本间差异颇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写本题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兴圣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宝改编本。诸本中以宗宝的改编本流行最广。
《国语辞典》:风动幡动(风动幡动)  拼音:fēng dòng fān dòng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时,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谓外境的变化,是自心投射的结果。见《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后比喻限于外在现象不同意见的争辩。如:「这种各执己见的辩论,正像风动幡动的争辩一样,谁也没把握住问题真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