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经纪
不则
风规
不轨
尺度
一正
乖方
得度
严肃
格法
建极
步骤
无刑
作程
道法
《國語辭典》:经纪(經紀)  拼音:jīng jì
1.纲纪、条理。《淮南子。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卓茂》:「凡人之生,群君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接。」
2.经营管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朱建平》:「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3.买卖、交易。《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又不会做甚经纪。」《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家里做个小生意,是戏子行头经纪。」
4.经手买卖的人。《福惠全书。卷八。杂课部。牛驴杂税》:「例有牙行经纪,评价发货。」也称为「牙郎」、「牙侩」、「牙人」、「牙子」。
5.通行。《淮南子。原道》:「经纪山川,蹈腾昆仑。」
6.聪明。《西游记》第六八回:「贤弟,你好不经纪!再走走,拣大的买吃。」
7.北平方言。指奥秘、道理。如:「这里头的经纪,外行人是不容易懂的!」
8.北平方言。指主张、主意。如:「这会儿,他心里已有个经纪了。」
《國語辭典》:经纪人(經紀人)  拼音:jīng jì rén
1.做买卖的商人。《金瓶梅》第三回:「小人只认的大郎,是个养家经纪人。且是街上做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过一个。」
2.在交易所中代他人进行买卖,或撮合买卖双方而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3.受聘于演艺人员、职业运动员等,为其处理签约、安排演出、代替发言等事宜的人。
《國語辭典》:不则(不則)  拼音:bù zé
超出某一特定的范围或数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不则一日,朝廷赐下一领团花绣战袍,当时秀秀依样绣出一件来。」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不则向金盘中好看,便宜将玉手擎餐。」也作「不止」、「则不」。
《漢語大詞典》:不咱
(1).不然;要不。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罢?”
(2).亦作“ 不则 ”。置于动词后的语气助词。儿女英雄传第九回:“真个的,我也撒一泡不咱。”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是姐姐吗?大爷没在屋里,你进来坐坐儿不则?”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块坐着不则,贵姓呵?”
《漢語大詞典》:风规(風規)
讽谏规劝。文选·张衡〈东京赋〉:“故 相如 壮《上林》之观, 扬雄 逞《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壍,乱以收罝解罘,卒无补於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薛综 注:“规,犹諫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
分類:讽谏规劝
《國語辭典》:不轨(不軌)  拼音:bù guǐ
不循法度,图谋叛乱。《左传。隐公五年》:「不轨不物,谓之乱政。」晋。杜预。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乱败之所起。」《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
《國語辭典》:尺度  拼音:chǐ dù
1.计量长短的定制。《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后汉至魏,尺度渐长于古四分有馀,夔依为律吕,故致失韵。」
2.法度,法制所规定的范围。如:「放宽尺度」、「电影尺度」。
《漢語大詞典》:一正
(1).谓统一法度政令。《商君书·算地》:“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之称平。”
(2).犹言一匡。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桓公 九合诸侯,一正天下,道之以德,将之以威。”
(3).一经端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
《漢語大詞典》:乖方
(1).违背法度;失当。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世道交丧,礼术销亡……击刀舛次,聚木乖方。”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其乖方作弊官吏,并不蒙都省略取问。”明史·李中传:“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 旅顺 失守,责 李鸿章 调度乖方,褫职留任。”
(2).反常。《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肝火胜了的人,那性气日甚一日的乖方,真是千人唾駡,骨肉畔离。”
《漢語大詞典》:得度
(1).合乎法度。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远於计。”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槃境界。《无量寿经》卷下:“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自是登坛莅事三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餘人。”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太平经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寿。”
《國語辭典》:严肃(嚴肅)  拼音:yán sù
1.态度严正庄重。《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
2.严格、认真。汉。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教诲严肃,昭示好恶。」
3.严谨有法度。《北史。卷五七。周宗室传。邵惠公颢传》:「文帝诸子并幼,遂委以家务,内外无不严肃。」
《漢語大詞典》:格法
成法,法度。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故其既得改官也,反以为格法之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高汝礪 ﹞知守格法,循默避事,不肯彊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何:“曾师事 孟浩然 ,授格法。”
分類:成法法度
《國語辭典》:建极(建極)  拼音:jiàn jí
语本《书经。洪范》:「皇建其有极。」因人君为民之主,故当先自立其大中之道为极则,方能以之教民。后乃以帝王登位为「建极」。如:「汉高祖建极。」
《國語辭典》:步骤(步驟)  拼音:bù zòu
1.缓慢和急速。形容做事不同的形态、风格。《荀子。礼论》:「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骛不外是矣。」《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唐。章怀太子。注:「孝经钩命决:『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三国魏。宋均。注云:『步谓德隆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
2.做事的程序。《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
《漢語大詞典》:无刑(無刑)
(1).不用刑罚;不设刑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左传·襄公十九年:“ 光 杀 戎子 ,尸诸朝,非礼也;妇女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杜预 注:“妇女无黥刖之刑。” 唐玄宗 《春中兴庆宫酺宴》诗:“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2).无视法度。左传·隐公十一年:“ 许 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 杜预 注:“刑,法也。”
《漢語大詞典》:作程
(1).作楷模、典范。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2).立法度,做准则。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后世以为法程。’ 高诱 曰:‘程,度也。’”
《國語辭典》:道法  拼音:dào fǎ
1.道理、法度。《荀子。正名》:「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
2.天道、自然。《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
3.指道家法术或教义。《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庄生行起道法,举手照冢顶连扇数扇,水气都尽,其土顿乾。」《醒世恒言。卷二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几曾见你道门中阐扬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独吃自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