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如法
(1).谓按法律或方法办理。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长 当弃市,臣请论如法。”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偶药笈有少许,即授之,俾如法用。”
(2).守法;守规矩。 唐 白居易 《归田》诗之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沙汀 《淘金记》二十:“‘那你又误会了,’他急急的分辩,‘ 龙哥 倒是很如法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 谢庆元 呢,好了一点吗?’讲完了故事, 李月辉 又提起这个。‘一时很难变得蛮如法。’ 刘雨生 说得实际而委婉。”
(3).得法;适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多娇女,映月来,结束得极如法。”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锹鐝手中拿,挖掘要如法。莫教侵玉体,仔细拨黄沙。”
(4).越发,更是。《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 一丈青 扈三娘 ,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
《漢語大詞典》:循法
守法。战国策·赵策二:“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宋 文天祥 《集杜诗·〈梅州〉序》:“时麾下颇不循法,斩二都统,军政一新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总兵:“小不循法,立加笞呵,悚息听命。”
分類:守法循法
《漢語大詞典》: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漢語大詞典》:独善(獨善)
(1).谓独自为善守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民乱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旧唐书·李晟传:“ 怀光 军輒虏驱牛马,百姓苦之; 晟 军无所犯。 怀光 军恶其独善,乃分所获与之, 晟 军不敢受。”
(2).特别好;最优良。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 清 刘献廷 《筒车》诗序:“水利关民生最鉅,行水高原,假器为利,五方殊制,而 湖南 之筒车为独善矣。”
(3).犹言特别专精。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后序》:“崇文馆学士 张嘉会 独善此书,而无注义。”
(4).“独善其身”之略语。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独善之美有餘,兼济之功未也。”周礼·于谨传:“﹝ 谨 ﹞功名既立……乃上所乘骏马及所著鎧甲等。 太祖 识其意,乃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 唐 李白 《赠韦秘书》诗:“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自然之中,在这独善的大道之中,高唱着人性的凯旋之歌,表示欢迎。”参见“ 独善其身 ”。
《漢語大詞典》:独善其身(獨善其身)
本指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节操。后亦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赵岐 注:“独治其身以立於世间,不失其操也。”晋书·忠义传论:“且 裒 独善其身,故得全其孝。”北史·袁翻传:“ 翻 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身,无所奬拔,排抑后进,论者鄙之。” 李大钊 《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新时代的青年,单单做到‘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地步,能算尽了责任的人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六章:“我和 刘丽 找到她,告诉她整个社会不改好,个人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漢語大詞典》:良民
(1).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管子·明法解:“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於数赦。”《三国志平话》卷上:“如自愿去了黄巾,便为国家良民,如不去黄巾,全家诛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查该 韩凤岐 确是大大的良民,请长官开恩释放。”
(2).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奴隶”。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或取良民以为奴婢,名曰自卖民。”隋书·艺术传·耿询:“ 煬帝 即位,进欹器,帝善之,放为良民。”
《漢語大詞典》:豪纵(豪縱)
(1).豪放不羁。南史·王思远传:“ 明帝 从祖弟 季敞 性甚豪纵,使诣 思远 ,令见礼度。” 宋 秦观 《徐君主簿行状》:“参军磊落豪纵,不耐细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余友 毕怡庵 ,倜儻不羣,豪纵自喜。” 章士钊 《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愚性和易,而 伯先 豪纵,情反而爱至,有莫之为而为者,此为愚交 伯先 之始。”
(2).骄横跋扈。新唐书·刘仁轨传:“部人折衝都尉 鲁寧 者,豪纵很法,县莫敢屈。 仁轨 约不再犯,而 寧 暴横自如, 仁轨 榜杀之。”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好名则多树私恩,惧谤则执法不坚,是以天下之兵豪纵至此而莫之或制也。”红楼梦第十三回:“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鈐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3).指跋扈而不守法纪的人。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 黄巽 公权 来,为其令,抑豪纵,惠下穷,守正循理,而得济其志者也。”
《漢語大詞典》:道法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刘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 ,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
《漢語大詞典》:准绳(准繩)
(1).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2).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 《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3).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4).指使严格遵守法制。新唐书·韩偓传:“ 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 偓 , 崇 门生也,嘆其能让。”
(1).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 校注:“ 李 本作准,别本作準。”
(2).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漢語大詞典》:法家
(1).守法度的世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朱熹 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
(2).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 春秋 时的 管仲 、 子产 ,发展于 战国 时的 李悝 、 商鞅 、 申不害 、 慎到 等人, 战国 末 韩非 集法家学说的大成。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反对贵族特权,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絶矣。”汉书·艺文志:“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 胡适 《四论问题与主义》:“又如法家的势力,虽然被儒家征服了,但以后的儒家,便不能不承认刑法的功用。”
(3).犹方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李远 等﹞各有赋诗,后来颇为法家所短。”
(4).指包揽诉讼或专写状词之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日天明, 程朝奉 早早梳洗,讨些早饭喫了。请个法家商量,做定了状词。”
(5).犹僧家。 南唐 陈陶 《题居上人法华新院》诗:“鐘唄成僧国,湖山称法家。”
《漢語大詞典》:不律
(1).不效法;不遵循。荀子·非十二子:“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
(2).不驯顺;不守法。朱子语类卷一三○:“ 东坡 如此做人,到少间便都排废了许多许多端人正士,却一齐引许多不律底人来,如 秦 黄 虽是向上,也只是不律。”元史·来阿八赤传:“有两卒自伤其手以示不可用, 阿八赤 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文翔:“御史按 吴中 不律, 翼 忿忿不能平,因建白数事,指斥颇多,竟为众所倾,謫 开平 数年,以宥还。”参见“不劣方头。”
(3).笔。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 郭璞 注:“ 蜀 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自序》:“予於有韵之语,初未能研其得失,諳其良楛,又乌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黄而阳秋哉?”
《漢語大詞典》:守法
(1).掌守法令;遵循法规。管子·任法:“故曰:有生法,有守法,有法於法。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於法者,民也。”史记·商君列传:“ 龙 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除君侧之众恶,流凶族於四裔,拥兵持壃,直道守法,严操柯斧,正色拱绳。”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张署 ﹞岁餘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二:“昔 常衮 当国,虽尽公守法,而贤愚同滞,天下讥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皆久於其职。”
(2).服刑,坐牢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人要紧!粮食放在楼上,人到城里去守法,为啥?”
《漢語大詞典》:奉法
奉行或遵守法令。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史记·循吏列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羣臣奉法遵职,海内乂安。” 明 陈子龙 《唐论》:“ 江 楚 之间,晏然奉法,与 秦 未可一二论也。”
《漢語大詞典》:缘督(緣督)
(1).谓守中合道,顺其自然。语出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郭象 注:“缘,顺也。督,中也。”后亦指顺道守法。 晋 左思 《魏都赋》:“上垂拱而司契,下缘督而自劝。”
(2).引申为循理,折衷。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缘督校量,其颇灼然,犹孑与躄焉耳。”
《漢語大詞典》:奉令
(1).遵守法令。鹖冠子·王鈇:“毋使污官乱治,不奉令犯法。”
(2).遵从命令。 毛泽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即使仍然有国会,那也是奉令通过战争预算的国会。”
《漢語大詞典》:豪猾
(1).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史记·酷吏列传:“ 济南 瞯氏 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 景帝 乃拜 都 为 济南 太守。”北齐书·薛脩义传:“ 尒朱荣 以 脩义 豪猾反覆,録送 晋阳 。” 宋 欧阳修 《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 长安 多富人右族,豪猾难治。”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县故剧难治,吏人且多豪猾。”
(2).指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的人。史记·酷吏列传:“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餘家。”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发擿姦伏,有若神明,豪猾潜窜,闔境大治。” 王闿运 《陈景雍传》:“亦因问民间疾苦,及豪猾奸宄所在,輒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