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齐(一齊)
(1).相等;均衡。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淮南子·主术训》:“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2).统一;使一律。《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魏书·释老志:“彼沙门者,假 西戎 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3).副词。同时。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做一件事。 宋 岳飞 《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王刚 等﹞认是头领,遂一齐入贼军。”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四折:“今日箇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十餘隻般,筛锣掌号,一齐开出湖去。” 丁玲 《梦珂》:“同时又有六七个人也一齐在发表他们个人的意见。”
(4).副词。表示同一主体对若干事物采取同一处置方式。朱子语类卷六:“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一剂。齐,通“ 剂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躁者有餘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漢語大詞典》:一统(一統)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管子·五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尹知章 注:“总持其本,以统万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方今寰区一统,都来进贡。”
(2).犹一并,一齐。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本总理自当将吾党事和国事,一统尽力做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因为一次颇为别致的示众,它把全市的男妇老幼,一统召集来了。”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问:‘释氏於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即心即性,即学即道,是一统功夫。”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打一统法帖碑,去向京师卖。”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久已后索与他盖一所设像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
(5). 汉 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汉书·律历志:“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於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三十九岁之章数。”
《漢語大詞典》:归一(歸一)
亦作“ 归壹 ”。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总一(總一)
统一。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是 楚 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隋书·北狄传·室韦:“其南者为 契丹 ,在北者号 室韦 ,分为五部,不相总一。”明史·华允诚传:“人主所以总一天下者,法令也。”
分類:统一
《漢語大詞典》:一同
(1).古谓方百里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杜预 注:“一同,方百里。”国语·楚语上:“ 齐桓 、 晋文 ,皆非嗣也,还軫诸侯,不敢淫逸……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淮南子·本经训》:“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 高诱 注:“方百里为同。”
(2).一统;统一。墨子·尚同中:“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魏书·临渭氐苻健传:“关中 周 、 汉 旧都,形胜之国,进可以一同天下,退不失保全 秦 、 雍 。”晋书·姚苌载记:“昔 汉 、 魏 之兴也,皆十餘年,乃能一同於海内。五六年间,未为久也。”
(3).全同;一样。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饿而欲食,寒而欲煖。”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一同太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庆历 中,予与 苏子美 同在馆, 子美 尝携其远祖 珦唐 时敕数本来观,与予家者一同。”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所见 宋 拓者,无虑十数本,率皆前小后大,锋颖亦前钝后鋭。顾其前后一同者,盖未之见。”
(4).偕同;连同。《水浒传》第十九回:“当时捕盗巡检并 何观察 一同做公的人等,都下了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虎一同了 朱 家儿子,径往 莫 家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 龙香 。”
(5).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 京城 之科。” 宋 岳飞 《奏乞般家属札子》:“臣昨日……欲乞先次般妻男 云 一房来行在,臣今欲乞尽数勘契一同来行在居住。” 鲁迅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左翼文艺现在和无产者一同受难(Passion),将来当然也将和无产者一同起来。” 老舍 《正红旗下》三:“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 天泰轩 去,要了一斤半 柳泉居 自制的黄酒,几个小烧,吃喝得相当满意。”
《漢語大詞典》:一定
(1).一经制定;一经确定。 汉 贾谊 《论时政疏》:“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韵气一定,故餘声易遣。”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然后 勋 所定之制,可以一定而不易,庶几 勋 之志也。”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2).固定不变;注定。《淮南子·原道训》:“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 明 薛瑄 《道论》中篇:“人之子孙,富贵贫贱,莫不各有一定之命。”
(3).规定的,确定的。晋书·杜预传:“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限字则四六排偶之文是已。语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声。”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三:“人事,爱情,永远是没系统的,没一定的!”
(4).必然;确实无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那 杨六郎 一定饶了我。” 明 王九思 《中山狼》:“恰纔有一箇狼走将这里来了,你一定看见来。” 丁玲 《韦护》第二章八:“我们仿佛是在骄傲,然而却一定有许多内行人在讥笑我们了。”
(5).表示坚决。多用于第一人称。 茅盾 《喜剧》:“有要紧事,一定要见一见。”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6).某种程度的;适当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注意的是这女孩子的相貌的变化,和如何使她具有一定的学历。” 马南邨 《燕山夜话·初生之犊不怕虎》:“只要脑子和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官能担负得了,并不勉强,就可以进行一定的学习和锻炼。”
(7).特定。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老舍 《正红旗下》三:“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会有人,象二哥,多看出一两步棋的。”
(8).犹统一。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 唐 衰兵乱,又百餘年而圣 宋 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摺》:“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黽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一定舆论。”
《漢語大詞典》:齐一(齊一)
统一;一致。荀子·儒效:“笞捶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苟独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则适足以为抵牾齟齬而不可齐一。” 闻一多 《可怕的冷静》:“希望老年人中年人的步调能与青年齐一,早点促成胜利的来临!”
《漢語大詞典》:同辙(同轍)
(1).同道者。谓思想、行为一致。 唐 王建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孔 门忝同辙, 潘 馆幸诸甥。”
(2).比喻统一。 唐 梁肃 《受命宝赋》:“致四海於升平,混车书以同辙。”参见“ 同轨 ”。
《漢語大詞典》:清一
(1).清净纯一。 汉 蔡邕 《鼎铭》:“清一以考其素,正直以醇其德。” 唐 元结 《至理》诗:“理何为兮,系脩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2).犹统一。宋书·索虏传:“若能成功,清一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
分類:清净统一
《漢語大詞典》:同规(同規)
(1).谓取法相同。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 殷 盘 ;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 薛综 注:“规,法也。”
(2).谓统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征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逮乎中阳受命,天下同规。”
(3).谓并驾,匹敌。规,通“ 轨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北齐书·陈元康传:“扫平逋寇,廓清 荆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处盛 汉 ,旷世同规,殊年共美。”
《漢語大詞典》:总齐(總齊)
犹统一。 汉 韦孟 《讽谏诗》:“总齐羣邦,以翼大 商 。”旧唐书·裴度传:“迨弼朕躬,总齐方夏,尔则有吊伐底寧之力。”
分類:统一
《漢語大詞典》:齐同(齊同)
(1).统一;相一致。汉书·平帝纪:“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若 备 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2).等同。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始皇 从其册,与之亢礼,衣服饮食与之齐同。”
《漢語大詞典》:混并
(1).合并;统一。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华夏乐化,戎狄混并。”太平御览卷一引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分裂之时,则必思混并。”
(2).杂乱;混杂。 晋 左思 《蜀都赋》:“舆輦杂沓,冠带混并。”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时当无事则鸡犬混并,运属有戎则豺狼密邇。”
《漢語大詞典》:制一
犹统一。六韬·奇兵:“严刑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与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
分類:统一
《漢語大詞典》:整一
谓统一。 清 恽敬 《姜太孺人墓志铭》:“圣天子整一海内,激扬大典,轻重以伦,法备矣。”
分類: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