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珍重
(1).爱惜;珍爱。楚辞·王逸〈远游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辞焉。”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词,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五日》:“我送过他一小条 四川 出产的竹丝帘,他说,他的夫人甚为珍重。”
(2).保重。常用于道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宋 杨万里 《送刘觉之皈蜀》诗:“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説。” 邹韬奋 《经历·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
(3).珍贵。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诗:“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四:“丹黄字字皆珍重,为裹青毡载一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光荣啊!成功底代价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与方密之书》:“吾他日幸而得见吾 密之 ,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僕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前言》:“为了珍重史实,我所叙述的事实情节,尽量存真,不加虚构。”
(5).郑重地告诫。 宋 杨万里 《白莲》诗:“珍重儿童轻手折,緑针刺手却渠憎。” 元 侯克中 《偶成》诗之一:“黄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医子细收。” 明 袁宏道 《戒五老峰题石》诗:“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
(6).郑重;慎重。 宋 刘正翚 《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细地数了数这些钞票,然后珍重地放在 道静 手中。”
(7).难得,幸亏。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词:“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8).道谢之辞。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吕九玄 ﹞蒸字韵:‘……珍重主人偏爱客,玲瓏如对玉壶冰。’”
《漢語大詞典》:像模像样(像模像樣)
(1).郑重;隆重。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调动,老爷可必得像模像样答上头的情纔使得呢。”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小镇到处都在盘算和议论着,怎样象模象样地给将军送行。”
(2).合格。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婆婆妈妈的一些办法,看待学生象看待自己的女儿或媳妇,唠叨一阵,又温存一阵,哪里象个象模象样的校长!”
(3).体面好看。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从前姓宋的走出一个人来,都是象模象样,有貌有礼的。”
《漢語大詞典》:游戏(遊戯)
见“ 游戏 ”。
分類:游戏
《漢語大詞典》:多谢(多謝)
(1).殷勤问候。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路若经 商山 ,为我少踌躇,多谢 綺 与 甪 ,精爽今何如?”
(2).感谢。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二:“日脚烘晴已破烟,山头云气尚披绵。却须多谢朝来雨,洗浄明湖镜里天。” 明 唐顺之 《与田巨山提学书》:“ 约之 过敝邑,寄到手书嘉惠,多谢雅意。” 刘半农 《在一家印度饭店里》诗:“多谢你,你给我这些个。”
(3).犹言郑重告诉;殷切嘱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余冠英 注:“谢,告。多谢,犹言郑重告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多谢故人,勉树令德。粗写鄙志,兼以为别。”
(4).犹言多有逊色。新唐书·李晟传:“今顾 晟 等,保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祏,订之前烈,夫岂多谢。”
《漢語大詞典》:大书(大書)
(1).谓写大字。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徐 乃画地曰:‘某口虽不言,昔年曾学大书也,乞试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上﹞遽召 芾 至,出乌丝栏一轴,宣语曰:‘知卿能大书,为朕竟此轴。’”
(2).郑重记载。 梁启超 《纪年公理》:“ 南海先生 倡强学会,即用 史公 之例,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会中一二俗士闻之,则舌撟汗下色变,惧祸将及己。”
(3).指曲艺说唱的长篇书目。过去江南一带指评话,只说不唱。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説,不用傢伙,惟有醒目(木)一块,纸扇一把。”
《漢語大詞典》:郑重(鄭重)
(1).频繁,反复多次。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颜师古 注:“郑重,犹言频烦也。重,音直用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郑重詔监督,一一听指麾。”
(2).殷勤切至。 唐 白居易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綺紫氛氲。”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石曼卿 ﹞他日试使人通郑重,则闭门不纳,亦无应门者。”《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过访已自叨荣,奈何復金玉煇煌,郑重如此?可谓视葑菲如琼枝矣。”
(3).犹珍重。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去,仍为僧,抑为儒,均自便……好自为之,前途郑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 许 置酒相款,至二更,乃命烛导别驾登楼,郑重而去。” 清 郝懿行 《证俗文·方言》:“﹝郑重,﹞今人俱作珍重用,非 汉 人意也。”
(4).庄重。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七言絶句,初盛 唐 既饶有之,稍以郑重,故损其风神。”
(5).慎重;认真严肃。朱子语类卷九一:“大抵前辈礼数,极周详郑重。”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引 宋 陈文龙 《上贾似道启》:“郑重千钧之判,料理一介之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万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财,尤宜郑重。” 袁鹰 《深深的怀念》:“‘同志,你们回 北京 ,给我们带句话吧。’ 张朝满 大爹突然转过头来,郑重地对我们说。”
《漢語大詞典》:什袭(什襲)
重重包裹,谓郑重珍藏。什,十。 宋 张守 《跋〈唐千文帖〉》:“此书无一字刓缺,当与 夏 璜 赵 璧,什袭珍藏。” 明 何景明 《刘武选百鸟图》:“什袭翻令锦绣轻,百年转见丹青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设当日赠我万鎰之宝,直须卖作富家翁耳。什袭而甘贫贱,何为乎?” 茅盾 《子夜》九:“仿佛拿珍贵的珠宝在人面前夸耀一番,便又什袭藏好了似的。”
《漢語大詞典》:叩头(叩頭)
(1).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旧时为最郑重的一种礼节。史记·滑稽列传:“鵠,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临坛揖了众僧,叩头礼下当阳。”《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偶然游到东潭,变鱼耍子,你怎么见我不叩头,到提着我走?” 曹禺 《雷雨》第四幕:“ 萍 ,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2).虫名。形色如大豆。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异苑
《漢語大詞典》:严肃(嚴肅)
(1).庄敬;庄重;使人感到敬畏。吕氏春秋·尊师:“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晋书·苻坚载记下:“ 窴 等观其宫宇壮丽,仪卫严肃,甚惧。”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初,夫人孀居,犹纔未中年,贞干严肃,姻族敬惮。” 明 王廷相 慎言·潜心:“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以一其外。”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三:“丈夫、女儿、儿子全鸦雀无声,屋子里比法庭还严肃一些。”
(2).谓严谨而有法度。北史·宇文护传:“ 文帝 诸子并幼,遂委以家务,内外无不严肃。”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常日备御严肃,虽天子至,亦执军礼见。”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寳 管了个内外严肃。”
(3).谓作风、态度等严格;郑重;认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后值某学使规矩严肃,终日危坐堂上。”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你既已踏上了人生的道路,你就要严肃地考虑你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生活目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看她做事体那样严肃认真,那一双灵巧的手把草棚棚收拾得整整齐齐。”
《漢語大詞典》:重荐(重薦)
郑重的推荐。红楼梦第十回:“﹝他﹞又説:‘医学浅薄,本不敢当此重荐。’”
指祭祀时再次进献。 南朝 齐 谢超宗 《南郊乐歌·嘉荐乐》:“嘉俎重荐,兼藉再升。”
《漢語大詞典》:申言
(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康定 中, 王涣 为 荆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无节, 涣 以书諫:方国家有边患,宜助节用。王判其后曰:‘愁杀你,愁杀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书注冗:“ 颜师古 注汉书……有失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请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请修兵革’,盖即上语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夺民用’而误。”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漢語大詞典》:申明
(1).郑重宣明;阐明。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唐 韩愈 《禘袷议》:“今輒先举众议之非,然后申明其説。”清史稿·戴铨传:“二月,疏请申明会议旧章。” 鲁迅 《〈华盖集〉后记》:“ ZM君 便发表了我在讲堂上口说的话,大约意在申明我的意思,给我解围。”
(2).重申。东观汉记·马严传:“ 严 举劾按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迴避,百寮惮之。”后汉书·桓帝纪:“郡县务存俭约,申明旧令,如 永平 故事。”后汉书·马援传:“条奏 越 律与 汉 律駮者十餘事,与 越 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平原君 ﹞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
(3).辩解;申诉。南史·齐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及见 顺子 ,欲自申明, 顺之 不许,於射堂縊之。”新唐书·李尚隐传:“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
(4).昭雪。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 宣宗 贞祐 二年夏,寇来攻。县中兵力单寡,城为所陷。君乘乱而出,有司以不守议罪,父老诣州称枉,遂获申明。”
《漢語大詞典》:重托(重託)
亦作“ 重托 ”。 重大的依托;郑重的委托。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六翮方鎩,思重託於扶摇。”《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幼无父母,全亏得婶娘重托,出来为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生辞以少年书痴,恐负重託。”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吾弟明达,当不负重托。”
《漢語大詞典》:正告
严正地告知;明白郑重地告知。《商君书·定分》:“﹝吏﹞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史记·苏秦列传:“ 秦 之行暴,正告天下。” 司马贞 索隐:“正告谓显然而告天下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 刘和珍 生前就爱看先生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崇简(崇簡)
郑重选择。后汉书·班彪传:“及至 中宗 ,亦令 刘向 、 王褒 、 萧望之 、 周堪 之徒,以文章儒学保训东宫以下,莫不崇简其人,就成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