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dèng qīng
沉淀杂质,使其清澈。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chéng qīng
1.清澈、清亮。《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吕布到城下时,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觉。」
2.平定祸乱,恢复秩序。宋。文及翁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3.弄清楚明白。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一:「陛下不复澄清善恶,俱与忠臣尚书令尹勋等并时显封,使朱紫不别,粉墨杂糅。」
《國語辭典》:治乱(治亂)  拼音:zhì luàn
安定及动乱。《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刘桢诗》:「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
《國語辭典》:至治  拼音:zhì zhì
1.至善至美的政治。《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盖闻上古至治,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
2.元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321~1323)。
《漢語大詞典》: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漢語大詞典》:开新(開新)
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國語辭典》:制造(製造)  拼音:zhì zào
将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作」。
《國語辭典》:成形  拼音:chéng xíng
成为固定的形式。《庄子。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國語辭典》:挽回  拼音:wǎn huí
事将败而力图振兴。《红楼梦》第五回:「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现在挽回之法,须要步步脚踏实地,不作虚空之事。」
《國語辭典》:模样(模樣)  拼音:mú yàng
1.形状、式样。《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前月进省,才看见那种新鲜模样儿,回来气得要死。」
2.容貌。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此处有一女人,乃是谭记儿,生得模样过人。」《红楼梦》第三九回:「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
3.表示概略的用语。《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听见院子里面一个差官模样的,问那间是劳老爷的屋子。」
《國語辭典》:支撑(支撐)  拼音:zhī chēng
1.顶住,使物体不倒塌。宋。苏舜钦〈游山〉诗:「竹木互支撑,小阁架险梯。」
2.支持、维持。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一折:「臣虽无能,辅朝廷,寄命叮咛,密旨亲听;社稷重兴,付能臣支撑。」《老残游记》第五回:「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
《漢語大詞典》:至一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國語辭典》:大局  拼音:dà jú
本指围棋盘面的大体形势。后喻指整个局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司里同余道虽是同寅,然而为大局起见,决计不敢回护的。」
《國語辭典》:全局  拼音:quán jú
大局,整个局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恰好有万把银子药材,装到下江来的;行家知道了,便发电到沿江各埠,要扣这一笔货;这一下子,可全局都被牵了。」
分類:全局局面
《漢語大詞典》:开景(開景)
开辟光明的局面。《宋书·礼志三》:“运动时来,跃飞风举,澄氛海、 岱 ,开景中区,歇神还灵,頽天重耀。”
《漢語大詞典》:挽狂澜(挽狂瀾)
谓扭转局面或风气。语本 唐 韩愈 《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迴狂澜於既倒。” 陈世宜 《得孟硕狱中诗依韵奉怀》:“善加餐饭力宜努,誓挽狂澜愿不违。”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故不得不以自悟者悟人,冀挽狂澜於方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