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3,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夜行
云行
行装
清跸
巾车
鸣驺
祖道
扈跸
行子
微步
鸣笳
常行
卤簿
大驾
行游
《漢語大詞典》:夜行
(1).夜间出行。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宋书·吴逵传:“ 逵 夜行遇虎,虎輒下道避之。” 朱自清 《〈文心〉序》:“有了指点方法的书,彷彿夜行有了电棒。”
(2).谓阴行其德。履德而不事张扬。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尹知章 注:“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淮南子·览冥训》引此文, 高诱 注云:“夜行,喻阴行也,阴行神化,故能有天下也。一説,言入道者如夜行幽冥之中,为能有召远亲近之道也。”鹖冠子·夜行:“鬼见不能为人业,故圣人贵夜行。”参阅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
《漢語大詞典》:云行(雲行)
(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
(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
(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谷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参见“ 云游 ”。
《國語辭典》:云游(雲游)  拼音:yún yóu
行踪无定,任意遨游。多指僧、道、尼等的游历。《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庵里有五个后生尼姑,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又美丽,又风月。」也作「云游」。
《國語辭典》:云游(雲遊)  拼音:yún yóu
行迹无定,任意遨游。多指僧、道、尼等的游历。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后数日,告我归牛头山,扁舟汎淮,云游南国,不复再遇。」《老残游记》第二○回:「听说先生同青龙子长相往来,近来知道他云游何处吗?」也作「云游」。
《國語辭典》:行装(行裝)  拼音:xíng zhuāng
1.出门时所携带的行李。唐。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才到日晚,各各结束行装,待作遁走之计。」
2.穿著军服。《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然传》:「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两队兵都走过了,跟著两个蓝顶行装的武官押著阵。」
《國語辭典》:清跸(清蹕)  拼音:qīng bì
旧时天子出行,清洁道路,使人民避开。《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晖膺顺动,清跸巡广廛。」《周书。卷四十五。儒林传。序》:「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
《國語辭典》:巾车(巾車)  拼音:jīn jū
1.张设帷幔的车子。《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以帷幕装饰车子。指整车出行。《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巨源传》:「绪数巾车诣之,每叹云:『孔广使吾成轻薄祭酒。』」
3.职官名。为车官之长。《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回旆右移。」
《國語辭典》:鸣驺(鳴騶)  拼音:míng zōu
显贵的人驾车出行。《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國語辭典》:祖道  拼音:zǔ dào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汉书。卷六六。刘屈氂传》:「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有一杯酒为君祖道,待俺先把盏者!」
《國語辭典》:扈跸(扈蹕)  拼音:hù bì
随从皇帝出行。唐。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也作「扈驾」。
《國語辭典》:行子  拼音:háng zi
1.帝王出巡时随从的警卫人员。《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编排禁卫行子一十人,执从物御龙直三十人,执伞扇天武一十人,崇政殿亲从拦前一十人。」
2.称呼不喜欢的人或物。《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谁想到了次日早上,等到日出,也不见赶露儿来,华忠抱怨道:『这些小行子们,再靠不住。』」也作「行行子」。
《漢語大詞典》:微步
(1).轻步;缓步。《文选·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吕向 注:“微步,轻步也。”文选·七启:“散乐变饰,微步中闺。” 张铣 注:“微步,缓步也。”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凉臺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
(2).微行。谓王者或官僚隐匿身份出行。南史·王晏传:“ 晏 频三夜微步诣 諶 议,时人以此窥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永年 知 叔皮 尝于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东府门告变。”参见“ 微行 ”。
《漢語大詞典》:微行
小路。《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毛 传:“微行,墙下径也。” 宋 苏轼 《残腊独出》诗之二:“江边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分類:微行小路
《漢語大詞典》:微行
佛教谓修道者微妙之法行。 隋 智顗 观无量寿佛经疏:“可谓微行妙观,至道要术者哉。”
《國語辭典》:微行  拼音:wéi xíng
1.帝王或显贵者为隐匿身分,便装出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为微行咸阳。」南朝宋。裴骃。集解:「张晏曰:『若微贱之所为,故曰微行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原来燕王装作了军官,同护卫数人出来微行的。」
2.小径、小路。《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宋。苏轼〈残腊独出〉诗二首之二:「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3.深入细腻的修行方法。隋。智顗〈观无量寿佛经疏。序〉:「随三辈而横截,越五苦而长骛,可谓微行妙观,至道要术者哉。」
《漢語大詞典》:鸣笳(鳴笳)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國語辭典》:常行  拼音:cháng xíng
1.永久奉行的准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2.北平方言。一般的、普通的。如:「那家餐馆的菜太贵了,常行人家可吃不起。」
《國語辭典》:卤簿(鹵簿)  拼音:lǔ bù
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从和警卫。后亦泛称一般官员的仪仗。汉。蔡邕〈独断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羽林卫士摆列在午门外,卤簿全副设了,用的传胪的仪制,各官都在午门外候著。」也作「卤部」。
《國語辭典》:大驾(大駕)  拼音:dà jià
1.古代天子的乘舆。亦为天子的代称。《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乘舆大驾,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潼关不守,大驾幸成都,奔卫乘舆。」
2.对人的敬称。《文明小史》第七回:「这又何必劳动大驾,亲自出来。」
《國語辭典》:行游(行遊)  拼音:xíng yóu
出游、出行。《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