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消耗  拼音:xiāo hào
1.物品或体力因使用而渐渐耗损。《红楼梦》第四回:「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2.音信。《水浒传》第一○回:「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庵主过了几日,不见静观消耗,放心不下,叫人到杨妈妈家问问。」
《漢語大詞典》:微行
小路。《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毛 传:“微行,墙下径也。” 宋 苏轼 《残腊独出》诗之二:“江边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分類:微行小路
《國語辭典》:风息(風息)  拼音:fēng xí
风声、消息。《西游记》第三四回:「老孙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
《漢語大詞典》:听声(聽聲)
(1).听察声音。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肾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3).古代相术的一种。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
(4).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 老初 的大嗓子叫道:‘报告团长,跟前有坏蛋听声。好抓不好抓?’” 刘绍棠 《两草一心》:“夜深沉,保卫人员昂首阔步,四下巡逻;管教人员蹑手蹑脚,悄悄蹲在窗根下,扯着耳朵听声。”
《漢語大詞典》:寂蔑
(1).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 魏 ,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 南朝 梁 沈约 《辩圣论》:“圣人盖人中之含明德尽照精粹凝玄者,或三圣并时,或千载寂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鄱阳 、 云安 ,道阻且长,音尘寂蔑,永以三叹。”
(2).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
(3).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
《漢語大詞典》:呼息
(1).犹呼吸,喘气。 曹禺 《原野》第三幕:“大地轻轻地呼息着,巨树还那样严肃。”
(2).犹呼声。息,指声息,声音。 郭沫若 《羽书集·世界反侵略秩序的建设》:“窒息了很久的正义的呼息,由于我们的努力,复苏了转来。”参见“ 呼声 ”。
(3).犹气息。息,指气息。 何其芳 《画梦录·墓》:“那伟大的力、那黑暗的手遮到她的眼前,冷的呼息透过她的心。”
《國語辭典》:呼声(呼聲)  拼音:hū shēng
1.呼喊的声音。《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文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呼声。」
2.比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执政者不应漠视人民渴望自由、民主的呼声。」
3.比喻支持度。如:「他参选议员选举,呼声很高。」
《漢語大詞典》:蔑蔑
犹默默。无声息。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 陆相 之考文章,甚详也,待 梁 与 王 如此,不疑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
《國語辭典》:望闻问切(望聞問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è
望,观察气色。闻,诊听声息。问,询问症状。切,摸脉象。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五出:「(末)翁大医你还要看症真仔细下药。(净)这等待我再望闻问切。」《金瓶梅》第五四回:「贵道里望闻问切,如先生这样明白脉理,不消问的,只管说出来了。」
《国语辞典》:屏声息气(屏声息气)  拼音:bǐng shēng xí qì
止住声息,不发出任何声音。即小心翼翼。《红楼梦》第六七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子,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著。」
《国语辞典》:连成一气(连成一气)  拼音:lián chéng yī qì
比喻站在同一阵线,互通声息,互相回护。如:「他们俩连成一气,共同对付敌人。」
《漢語大詞典》:屏声敛息(屏聲斂息)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天雨花》第七回:“使其趋庭则胆落魂飞,待坐惟屏声敛息。” 潘漠华 《人间》:“向导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声敛息地寂坐着,仿佛是将入定的老僧。”
《漢語大詞典》:默杀(默殺)
默无声息地被扼杀。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每一个文学团体以外的作品,在这样忙碌或萧闲的战场,便都被‘打发’或默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