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旌旆
亦作“ 旌旆 ”。
(1).旗帜。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旆逶迤 碣石 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
(2).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 。”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
(3).借指军旅。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高骈:“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
《漢語大詞典》:披云(披雲)
(1).拨开云层。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 ,安得披云见 士龙 。”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 云间 陆士龙 ”,故云。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漢語大詞典》:属车(屬車)
(1).帝王出行时的侍从车。 秦 汉 以来,皇帝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进。汉书·贾捐之传:“鸞旗在前,属车在后。” 颜师古 注:“属车,相连属而陈於后也。属,音之欲反。”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 薛综 注:“副车曰属。”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属车:“ 周 末诸侯有贰车九乘,贰车即属车也,亦 周 制所有。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八十一乘。”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絶。”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2).借指帝王。汉书·张敞传:“ 孝昭皇帝 蚤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 颜师古 注:“不欲斥乘舆,故但言属车耳。” 明 张居正 《进大阅图颂卷疏》:“臣滥叨首辅,获奉属车。”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属车乍蒙尘,七 闽 尽戎垒。”
《漢語大詞典》:法驾(法駕)
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 代王 於邸。”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唐 沈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迴。”
《漢語大詞典》:大驾(大駕)
(1).皇帝出行,仪仗队之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 汉 蔡邕 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有法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僕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
(2).泛指天子的车驾。新唐书·陈子昂传:“﹝陛下﹞方大驾长驱,按节西京,千乘万骑,何以仰给?”
(3).指皇帝。晋书·忠义传·嵇绍:“大驾亲征,以正伐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建炎 初,大驾驻蹕 南京 、 扬州 ,而 东京 置留守司。”
(4).对他人的敬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久违了。大驾几时到的?”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务恳大驾莅临,无任盼祷。”
《漢語大詞典》:铙鼓(鐃鼓)
(1).乐器中鼓的一种。 唐 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文献通考·乐九唐六典:“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歌诗鐃鼓间,以壮我之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郑戩 ﹞置酒高会,旗帜絳野,鐃鼓聒天,虏众十万不敢动。”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鐃鼓嘲轰,高管噭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经,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尝蓄鐃鼓。”
《漢語大詞典》:星驾(星駕)
(1).星夜驾车而行。谓早发。语出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后汉书·袁绍传:“会 公孙瓚 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 瓚 交锋。” 晋 潘岳 《寡妇赋》:“龙轜儼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啟路。”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
(2).使者所乘的车。引申为敬辞。犹台驾、大驾。 明 何景明 《怀望之姐夫》诗:“乡园莫久滞,星驾及春回。”
《漢語大詞典》:文旆
亦作“ 文旆 ”。
(1).有文采的旌旗。用为仪仗。隋书·礼仪志七:“旌旗皆囊首,五色节,文旆悉赭黄。” 明 唐寅 《许天锡妻高氏墓志铭》:“文斾载道,蟠龙失隐镜之姿。”
(2).引伸为称对方的敬词。犹尊驾、大驾。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少屈文斾,至舍下与家尊略叙旧谊,可乎?”《颜氏家藏尺牍·吴侍讲元龙》:“两日正拟出门,以文斾山游未返,用是欲行且止。”
《漢語大詞典》:三驾(三駕)
(1).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 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漢語大詞典》:髦头(髦頭)
(1).古代帝王大驾出宫时,武士披发前驱者。始置于 秦 , 汉 、 魏 、 晋 因之。史记·秦本纪“﹝ 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 丰 大特”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转引《录异传》:“ 秦文公 时, 雍南山 有大梓树, 文公 伐之,輒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时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曰:‘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树神无言。明日,病人语闻,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 丰水 中。其后牛出 丰水 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復上,髮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 汉 、 魏 、 晋 因之。”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而鸟官创置,岂关 郯子 之言;髦头而偶,奚修 奉春 之策。” 宋 陆游 《书志》诗:“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列。”
(2).指帝王仪仗中前驱者之冠服。北堂书钞卷一三○引 南朝 宋 徐爰 《释疑略注》:“乘舆黄麾,内有羽林班弓箭手,左右执事官,带熊冠谓之髦头。”
(3).引申为先驱者。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髦头杰起,文儒继出。”
(4).昴星的别名。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按,宋书·礼志五:“《星经》:昴一曰旄头。”
《漢語大詞典》:候驾(候駕)
(1).迎候帝王。魏书·李遐传:“ 庄帝 潜济 河 北相会。 遐 既闻 荣 推奉 庄帝 ,遂开门謁候。仍从驾南渡,及 河阴 ,为乱兵所害,时年四十二。事寧……以候驾之功封 卢乡县开国伯 。”
(2).等候出行的车马。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镇西长史 杜预 言於众曰:‘ 伯玉 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将何以堪其责乎?’ 瓘 闻之,不候驾而谢 预 。”
(3).恭候大驾。等候对方来临的敬语。 欧阳山 《苦斗》五七:“人家是专门约定在 翁源 候驾的么?”
《漢語大詞典》:移驾(移駕)
移动大驾。谓帝王出行。三国志·魏志·董昭传:“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 许 耳。”
《漢語大詞典》:屈驾(屈駕)
委屈大驾。敬辞,用以称人来临。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乃欲屈驾脩敬坟墓。”《老残游记》第三回:“请房里坐。只是地方卑污,屈驾的很。”昆曲十五贯第五场:“你既奉玺书,可随意而为,何必屈驾前来?”
《漢語大詞典》:骑鸾骖凤(騎鸞驂鳳)
犹言大驾光临。 宋 文天祥 《回吉州西倅窦检阅全器书》:“某昨岁待罪闕下,明公骑鸞驂凤,下我青原。”
分類:大驾光临
《漢語大詞典》:俞儿骑(俞兒騎)
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隋书·礼仪志五:“指南车,大驾出,为先启之乘。 汉 初,置俞儿骑,并为先驱……后废其骑而存其车。”亦省称“ 俞骑 ”。 晋 左思 《吴都赋》:“俞骑骋路,指南司方。”参见“ 俞儿 ”。
《漢語大詞典》:俞儿(俞兒)
(1).古代善于辨别味道的人。庄子·骈拇:“属其性於五味,虽通如 俞儿 ,非吾所谓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古之善识味人也。 崔 云:尸子曰:膳, 俞儿 和之以薑桂,为人主上食。《淮南》云: 俞儿 、 狄牙 ,尝 淄 、 澠 之水而别之。一云: 俞儿 , 黄帝 时人……一云: 俞儿 亦 齐 人。”
(2).登山之神,长足善走。管子·小问:“臣闻登山之神有 俞儿 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袪衣,示前有水也;右袪衣,示从右方涉也。”《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春秋典籍数而知, 仲父 何从识‘ 俞儿 ’,岂有异人传异事, 张华 《博物》总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