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妾换马
 
娇姿骏骨
 
爱妾换马
 
愧青骊
 
换佳人
  
换美妾
 
换马邯郸娼
 
行雨水换追风
 
赤骥换青娥
  
骏马换妾
 
骏马换蛾眉
 
骢子换
 
龙媒欲换

相关人物
曹彰


唐·李冗《独异志》卷中
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号曰「白鹘」。后因猎,献于文帝。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
《乐府解题》曰:「《爱妾换马》,旧说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刘安也。」古辞今不传。

例句

千金骏马换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李白 襄阳歌

豹钱骢子能擎举,兼著连乾许换无。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之七

典故
吟归去
 
彭泽初归
 
彭泽归田
 
愧渊明
 
归来同元亮
  
归去来兮
 
归去陶
 
归田先作赋
 
归卧渊明
 
渊明未肯低头为米
 
渊明归
 
渊明归来
 
渊明归去
 
渊明归意
 
渊明解徵骖
 
渊明赋归
 
罢官陶令
 
赋得归来
    
还家陶令
 
陶令思归
 
靖节赋归

相关人物
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去来兮〉~986~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典故
一叶先穿
  
愧由基
  
杨叶愁
 
杨叶百穿
 
楚臣弓
 
由基控繁弱
 
由基箭
 
由弓
 
百中难
  
百发碎柳
   
穿杨的
 
穿杨箭
 
穿杨叶
 
穿叶
 
养基抚弦
  
养由弓箭
 
养由弦
 
相关人物
养由基


《史记》卷四〈周本纪〉~64~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东都赋〉~34~
「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唐·李善注引《左氏传》曰:「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简释

百步穿杨:咏射术高明。唐李涉《看射柳枝》:“万人齐看翻金勒,百步穿杨逐箭空。”


例句

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六艺从师得机要,百发穿杨含绝妙。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 张建封 酬韩校书愈打球歌

共许逢蒙快弓箭,再穿杨叶在明年。 张贲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

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枝。 方干 赠进士章碣

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 李成用 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万人齐看翻金勒,百步穿杨逐箭空。 李涉 看射柳枝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杜甫 醉歌行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 林藻 梨岭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杨凝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必爱新香。 王起 和周侍郎见寄

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罗隐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名借三军勇,功推百中难。 耿湋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得寒字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杨。 贯休 送卢秀才应举

穿杨力尽独无功,华发相期一夜中。 赵嘏 落第寄沈询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二

典故
半空鸾凤
 
啸上苏门颠
  
孙登无语
 
山头学啸
 
半岭啸声
 
闻凤啸
  
苏门长啸
 
长吟感孙登
 
长啸作鸾音
 
长啸愧孙登
 
长啸发苏门
 
高士啸
 
鸾凤吟

相关人物
阮籍
 
孙登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60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而毁几至灭性。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得与言,昶叹赏之,自以不能测也。太尉蒋济闻而辟之,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馀,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所穷,辄恸哭而反。籍少时尝游苏门山,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籍从之,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所怀。其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又叹曰:『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籍口不论人过,而自然高迈,故为礼法之士何曾等深所雠疾。大将军司马文王常保持之,卒以寿终。子浑字长成。世语曰:浑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为太子庶子。早卒。」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栖逸〉~648~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唒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2~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例句

尝希苏门啸,讵厌巴树猿。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 杜甫 上后园山脚

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白居易 秋池独汛

鹤传居士舞,猿得苏门啸。 钱起 过温逸人旧居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 韩翃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典故
依墙哭楚
 
包胥一出
 
包胥一哭
 
包胥一诺
 
包胥哭秦庭
 
包胥存楚
 
包胥救楚
 
包胥血
  
哭救楚
 
哭秦兵
  
复楚孤臣
 
愧包胥
 
救楚
 
楚包胥
 
申包恸哭
 
申包胥就楚
 
申胥恨
 
秦庭哭
 
秦庭泪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申包胥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四〈定公·传四年〉~953~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6~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简释

秦庭哭:指为国解难。唐李百药《郢城怀古》:“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例句

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 元稹 楚歌十首

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 张说 过庾信宅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四

悲作楚地囚,何由哭秦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誇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李百药 郢城怀古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韦应物 睢阳感怀

典故
南迁虞翻
 
去国虞翻
 
地远虞翻老
 
悲虞翻
 
愧虞仲翔
 
未赦虞翻
 
弃仲翔
 
生还粗胜虞
 
虞翻狂

相关人物
虞翻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320~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关羽既败,权使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注疏》、《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典故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龙文
  
愧田车
  
火牛兵
 
火牛突出
  
燕阵横功
 
燧牛尾
 
田单火牛
 
纵火牛
 
相关人物
田单


《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2453~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湣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閒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閒,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

例句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击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败如山死。 庄南杰 雁门太守行

典故
下机人
 
不下机
 
典却乌貂裘
 
剩貂裘
  
十上劳
 
尘暗旧貂裘
 
妻嫂欺
 
妻嫂笑
  
季子貂裘
 
季子贪
 
季子金尽
 
季裘
 
弊貂裘
 
耻妻嫂
 
惭妻嫂
 
应嗔不下机
 
怀书十上秦
 
敝洛阳
  
敝裘自愧
 
敝貂裘
 
敝黑貂裘
 
乌裘入秦
 
乌裘十上
 
乌裘敝
 
乌裘滞秦
 
乌貂裘
 
皂貂破敝
 
破却貂裘
  
秦貂没
 
落魄苏秦
 
苏家妇
 
苏秦耻妻嫂
 
苏秦憔悴
 
行看嫂下机
  
貂敝
  
貂裘不畏雪
 
貂裘尘满
 
貂裘敝
 
还家畏嫂轻
 
风尘黑貂
 
鸣机妇
 
黄金百斤尽
 
黄金尽
  
黑貂敝
 
黑貂裘
 
黑貂裘敝

相关人物
秦惠王
 
苏秦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85~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4~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简释

季子裘:咏人奔波劳碌。唐杜甫《摇落》:“鹅费羲之墨,貂除季子裘。”


例句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吴仁壁 投谢钱武肃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孟浩然 南归阻雪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戴叔伦 从军行

不脱弊裘轻锦绮,长吟佳句掩笙歌。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

归时傥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李白 别内赴征三首

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书空閒度日,深拥破貂裘。 李群玉 旅泊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甫 壮游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季子黑貂敝,得无妻嫂欺。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杜甫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杜甫 村雨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杜甫 远游

计偕十上竟无成,忽忆岩居便独行。 权德舆 送殷卿罢举归淮南旧居

都作无成不归去,古来妻嫂笑苏秦。 沈亚之 送庞子肃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潘唐 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白居易 读史五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 罗隐 秋日怀孟夷庚

双垂素丝泪,几弊皂貂裘。 钱起 新丰主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陈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雍裕之 四色

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韩愈 悬斋有怀

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骆宾王 途中有怀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 高适 别孙䜣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高适 哭单父梁九少府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高适 酬裴秀才

典故 
愧斲轮
 
惭轮扁
 
斲轮妙
  
笑斲轮
 
老斲轮
 
车轮斲
  
轮扁斲轮
 
轮扁秘

相关人物
轮扁


《庄子集释》卷五中〈外篇·天道〉~490~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典故
依人弹铗
  
先生弹铗
 
出有车
 
出无车
 
剧弹剑铗
  
剑铗悲歌
 
吴鱼
 
叹无车
 
孟尝君黄齑社
 
孟尝鱼
  
弹剑作歌
  
弹铗思鱼
 
弹铗无舆
 
弹长铗
 
待食鱼
 
耻弹门下铗
 
愧有鱼
 
歌长铗
  
归来长铗
 
归长铗
 
无鱼弹铗
 
葛鱼
 
贫铗为谁谭
 
长剑归来
  
长铗依人
 
长铗忘贫
 
长铗歌
 
长铗歌弹
  
长铗涩
 
食有鱼
   
食鱼心
  
冯谖有鱼
  
冯驩
 
冯驩弹铗
 
驩弹铗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冯谖(冯驩)


《战国策》卷十一〈齐四·齐人有冯谖者〉~395~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柰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韨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9~
初,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简释

冯谖有鱼:指贤士怀才未遇,或反指受器重。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犀首正缘无事饮,冯援应为有鱼留。”


例句

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

此来多愧食鱼心,东阁将辞强一吟。 刘沧 入关留别主人

后时长剑涩,斜日片帆孤。 刘长卿 送李七之笮水谒张相公

匣留弹罢剑,床积读残书。 乔知之 哭故人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宋璟 奉和圣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 张蠙 送卢尚书赴灵武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 戴叔伦 从军行

侯门昔弹铗,曾共食江鱼。 方干 滁上怀周贺

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方干 赠处州段郎中

门前下客虽弹铗,溪畔穷鱼且曝腮。 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粝食空弹剑,亨衢讵置锥。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之一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二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李白 赠友人三首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唯念贤哉崔大让,可怜无事不歌鱼。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

高冠馀肯赋,长铗子忘贫。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何幸腐儒无一艺,得为门下食鱼人。 欧阳詹 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汪遵 函谷关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羊士谔 郡中即事三首

曾侍晚斋吟对雪,又容华馆食兼鱼。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游东远归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韩偓 故都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 韩愈 招杨之罘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骆宾王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已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高适 行路难二首

典故
于公门户
  
于家决岳
 
大我门
 
容驷路
 
容驷马
 
容高盖
 
廷尉门高
 
志容驷
 
车马高门
 
里门窄
 
门大容千驷
 
门小愧车马
     
高门大车
 
高门庆
 
高门驷马
 
高闾

相关人物
于公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6~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例句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典故
低头愧野人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独酌成诗〉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酒色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典故
俯仰都无愧于色


《孟子注疏》卷十三上〈尽心章句上〉~233~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典故
惠连清兴
 
愧惠连

相关人物
谢惠连


《昭明文选》卷十三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注引沈约《宋书》曰:谢惠连,陈郡阳夏人也。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加知赏,本州辟主簿,不就,后为司徒彭城王法曹。为雪赋,以高丽见奇,年二十七卒。

例句

念物希周穆,含毫愧惠连。 李咸用 雪十二韵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高适 苦雪四首之二

典故
愧葛洪

相关人物
葛洪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漢語大詞典》:换妾
(1).喻旧爱失宠或有功被弃。 唐 纪唐夫 《骢马曲》:“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2).换取姬妾。 明 高启 《石崇墓》诗:“真珠换妾胜惊鸿,笑踏香尘如踏空。”
《漢語大詞典》:骏马换倾城(駿馬换傾城)
见“ 骏马换小妾 ”。
《漢語大詞典》:骏马换小妾(駿馬换小妾)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爱妾换马》,旧説 淮南王 所作,疑 淮南王 即 刘安 也。古辞今不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后魏 曹彰 ,性倜儻,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彰 白:‘余有美妾可换,唯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 彰 逐换之。”后以“骏马换小妾”、“骏马换倾城”形容人的风流豪放。 唐 李白 《襄阳歌》:“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宋 苏轼 《次韵许仲元送成都高士敦钤辖》:“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
分類:风流豪放
《漢語大詞典》:归去来(歸去來)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國語辭典》:赋归(賦歸)  拼音:fù guī
归乡、还家。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
分類:辞官归里
《漢語大詞典》:赋归来(賦歸來)
见“ 赋归去 ”。
《漢語大詞典》: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漢語大詞典》:赋归田(賦歸田)
见“ 赋归去 ”。
《漢語大詞典》:赋归去(賦歸去)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漢語大詞典》:射叶(射葉)
原指 春秋 楚 养由基 百步射中杨柳叶的故事。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二:“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参见“ 射柳 ”。
《國語辭典》:射柳  拼音:shè 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毬射柳,宴赏太平之世。」也作「乍柳」、「诈柳」。
《漢語大詞典》:杨叶弓(楊葉弓)
可百步穿杨的弓。形容好弓。 南朝 陈后主 《刘生》诗:“游侠 长安 中,置驛过 新丰 。繫鐘蒲璧磬,鸣弦杨叶弓。”
《國語辭典》:百步穿杨(百步穿楊)  拼音:bǎi bù chuān yáng
本指春秋时楚国的养由基能在百步内射中柳叶。见《战国策。西周策》。后比喻射箭技术高超或技艺高强。如:「神射手百步穿杨的技艺,令人看得目瞪口呆。」《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漢語大詞典》:破叶箭(破葉箭)
指百步穿杨的箭。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私调破叶箭,定饮搴旗盃。”
《國語辭典》:穿杨(穿楊)  拼音:chuān yáng
比喻善于射箭。参见「百步穿杨」条。《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况复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漢語大詞典》:养由(養由)
春秋 善射者 楚 臣 养由基 的省称。 晋 张华 《励志》诗:“ 养由 矫矢,兽号于林。蒲芦縈缴,神感飞禽。” 唐 张建封 《酬韩校书愈打毬歌》:“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 养由 遥破的。”
分類:养由基
《漢語大詞典》:惊杨叶(驚楊葉)
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后以“惊杨叶”形容射箭的技艺精湛高明。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漢語大詞典》:孙登啸(孫登嘯)
指 晋 隐士 孙登 长啸事。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用为游逸山林、长啸放情的典故。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旧游曾对 孙登 啸,新诗欲作 唐衢 慟。”
《漢語大詞典》:苏门啸(蘇門嘯)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分類:高士情趣
《漢語大詞典》:哭庭
见“ 哭秦庭 ”。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漢語大詞典》:即墨牛
战国 时, 齐 将 田单 固守 即墨 ,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 燕 军。见《史记·田单列传》。后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深巖藏浴凤,鲜隰媚潜虬。不料 邯郸 蝨,俄成 即墨 牛。”旧唐书·黄巢传:“不烦 即墨 之牛,若驾 昆阳 之象。”
分類:固守即墨
《漢語大詞典》:奔牛
(1). 战国 时 燕 攻 齐 ,围 即墨 。 齐 将 田单 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 燕 军, 燕 军大溃。见史记·田单列传。 三国 魏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攄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 唐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吴 师惊燧象, 燕 将警奔牛。”
(2).地名。在 江苏省 武进县 西。一名 奔牛塘 ,又名 奔牛堰 。传说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 宋 苏轼 《次韵答贾耘老》:“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 奔牛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漢語大詞典》:火牛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國語辭典》:火牛阵(火牛陣)  拼音:huǒ niú zhèn
战国时齐将田单以油浸苇草,束扎在牛尾后,再放火燃烧,使牛发怒,而冲陷敌阵,大破燕军的战术。见《史记。卷八二。田单传》。
《漢語大詞典》:火牛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漢語大詞典》:连牛(連牛)
旧以斗宿、牛宿连称斗牛,故以“连牛”隐指斗宿。 唐 骆宾王 《久客临海有怀》诗:“练光摇乱马,劒气上连牛。” 陈熙晋 笺注:“劒气,用《晋书·张华传》‘ 吴 有劒气上彻斗牛’事。案: 吴 地斗分野,故曰连牛也。”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登小 鲁 之巖,辨练光於曳马;临大 吴 之国,识宝气於连牛。”
《漢語大詞典》: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分類:上书言事
《漢語大詞典》:季子裘
季子 的貂裘。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唐 殷尧藩 《九日》诗:“壮怀空掷 班超 笔,久客谁怜 季子 裘。”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 季子 裘,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 明 唐顺之 《十五夜旅怀》诗:“镜有 潘郎 鬢,囊无 季子 裘。”
《漢語大詞典》:敝裘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秦裘
指破旧的皮衣。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拾青非 汉 策,化緇类 秦 裘。” 陈熙晋 笺注:“ 唐 都 秦中 ,故曰 秦 裘。兼用 苏秦 裘敝去 秦 事。”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裘敝金尽(裘敝金盡)
见“ 裘弊金尽 ”。
《國語辭典》:裘弊金尽(裘弊金盡)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皮衣破败,钱财用尽。形容生活穷困窘迫。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如:「他因为生活奢侈,又加上投资失败,没多久就弄得裘弊金尽。」
《國語辭典》:貂裘  拼音:diāo qiú
用貂皮制成的裘衣。《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
《漢語大詞典》:黑裘
紫貂皮制成的裘。 唐 杜甫 《村雨》诗:“揽带看朱紱,开箱覩黑裘。” 唐 温庭筠 《过西堡塞北》诗:“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分類:貂皮
《漢語大詞典》:妙斲
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时来未可知,妙斲待 轮扁 。” 宋 陈造 《寄二孙》诗:“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
《漢語大詞典》:斲轮手(斲輪手)
亦作“斵轮手”。 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后常喻指诗文等方面的高手。 宋 苏轼 《嘲子由》诗:“妙哉斵轮手,堂下笑 桓公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去路縹緲中仍收束完密,神不外散,是为斲轮手。”
《國語辭典》:轮扁(輪扁)  拼音:lún biǎn
春秋时齐国人,名扁,善作轮。后指技艺精湛的名匠。《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陆厥》:「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老夫亦不尽辨此。」
《漢語大詞典》:倚柱
(1).靠在柱子上。战国策·燕策三:“ 軻 ( 荆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
(2).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客于 孟尝君 ,左右贱之,食以草具。 冯谖 倚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命左右食之。有顷, 冯谖 复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 命左右为之驾。后有顷, 冯谖 又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乃使人给其老母食用,无使乏。于是 冯谖 不复歌。后因以“倚柱”谓辞家求宦,不能侍亲于膝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鑪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达夫 《过去》:“ 老二 象一只雄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要我做她的倚柱,扑上身来笑个痛快。”
《漢語大詞典》:剑歌(劍歌)
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 冯谖 寄食 孟尝君 门下,不得意,“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长鋏归来乎,出无车”。史记·孟尝君列传作“ 冯驩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且復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剑歌已了,更復前行,一步一前。”
《漢語大詞典》:弹剑(彈劍)
犹弹铗。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一:“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食茅栗》:“故国霜蓬如盌大,夜来弹剑似 冯讙 。”
分類:弹铗
《國語辭典》:弹铗(彈鋏)  拼音:tán jiá
铗,剑把。战国时代齐国人冯谖,因家贫而要求在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起先不受孟尝君重视,而以粗食待之,冯谖乃倚柱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乃依其要求而给予较好的待遇。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处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词:「山头回首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清。朱彝尊 青玉案。清秋满目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漢語大詞典》:歌鱼(歌魚)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唐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诗:“唯念贤哉 崔大让 ,可怜无事不歌鱼!”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正堪怜歌鱼幸舍,向人弹彻。”
分類:嗟叹知遇
《國語辭典》:长铗(長鋏)  拼音:cháng jiá
武器名。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剑。《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國語辭典》:弹铗(彈鋏)  拼音:tán jiá
铗,剑把。战国时代齐国人冯谖,因家贫而要求在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起先不受孟尝君重视,而以粗食待之,冯谖乃倚柱弹剑,高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乃依其要求而给予较好的待遇。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用以比喻因处境困苦而有求于人。宋。苏轼〈浣溪沙。门外东风〉词:「山头回首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清。朱彝尊 青玉案。清秋满目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漢語大詞典》:长铗归来(長鋏歸來)
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思归。 唐 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长鋏归来乎,秋风思归客。”参见“ 弹鋏 ”、“ 长鋏 ”。
《漢語大詞典》:食无鱼(食無魚)
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后遂以“食无鱼”为待客不丰或不受重视、生活贫苦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诗:“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鋏食无鱼。” 清 曹寅 《饮椿下》诗:“前时旧宾客,恒叹食无鱼。”
《漢語大詞典》:食鱼(食魚)
比喻幕宾受到重视、优待。语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唐 方干 《赠处州段郎中》诗:“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疏。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余﹞一旦为少保 胡公 罗致幕府……食鱼而居庐,人争荣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
《漢語大詞典》:冯谖剑(馮諼劍)
谓怀才未遇者希望为人赏识重用。 唐 钱起 《新丰主人》诗:“客里 冯諼 剑,歌中 宁戚 牛。”参见“ 冯驩弹鋏 ”。
《漢語大詞典》:冯铗(馮鋏)
“冯驩弹鋏”之省。 唐 罗隐 《投郑尚书启》:“何昔时有殉义之人,而今日无死恩之士,輒復更弹 冯 鋏,上指膺门。” 宋 李曾伯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柳韵》词:“ 琳 檄未能草, 冯 鋏直空弹。”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嘆;旅食无鱼, 冯 鋏歌残厌久居。”
分類:冯驩弹铗
《漢語大詞典》:于公高门(于公高門)
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 守何烦晓镜悲。” 清 钱谦益 《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 于公 之门已高,岿然绰楔; 毕万 之后必大,蔚矣云仍。”
《漢語大詞典》:驷车(駟車)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门(駟馬門)
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盖(駟馬高蓋)
见“ 駟马高车 ”。
《國語辭典》:驷马高车(駟馬高車)  拼音:sì mǎ gāo chē
形容富贵者车马的壮盛。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驷马高车锦绣裀。」也作「高车驷马」。
《國語辭典》:高门(高門)  拼音:gāo mén
1.高大的门。《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文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富贵的人家。《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