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恩遇
指天子的知遇。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 高密 、 固始 、 胶东 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唐 高适 《燕歌行》:“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须知我这个是知己之感,不是恩遇之感。”
《漢語大詞典》:时遇(時遇)
(1).指天子或朝廷的知遇。晋书·王蕴传:“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梁书·刘孝绰传:“领军 臧盾 、太府卿 沈僧杲 等,并被时遇。”
(2).谓时节是。《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时遇元宵。”
《漢語大詞典》:知待
犹知遇。谓重视优待。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 汉 末入 蜀 ,未见知待。”宋书·范晔传:“时 曄 与 沈演之 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愈 於久故游从之中,伏蒙恩奬知待,最深最厚,无有比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李 守官清白,独不受诸生贄礼,果不负先生知待意。”
《漢語大詞典》:意遇
犹知遇。南齐书·王玄邈传:“ 太祖 闻之曰:‘ 玄邈 果不负我意遇也。’”南史·王球传:“时大将军 彭城王 义康 专以政事为本,刀笔干练者多被意遇。”
分類:知遇
《漢語大詞典》:眷识(眷識)
眷爱识拔;知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昔 肃祖 临崩,诸君亲升御牀,并蒙眷识,共奉遗詔。’”
分類:眷爱知遇
《漢語大詞典》:特达(特達)
(1).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后亦谓自达、自荐。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孔颖达 疏:“聘享之礼,有圭、璋、璧、琮。璧、琮则有束帛加之乃得达;圭、璋则不用束帛,故云特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吕向 注:“特,独也。” 晋 郭璞 《游仙》诗:“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唐 丘光庭 兼明书卷四:“珪璋德重,可以独行,故曰特达。”
(2).特出,突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谁不相钦羡。”旧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羣。”
(3).至为明达;极其通达。晋书·江统传:“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儻陛下垂仁察之心,降特达之命,明示瑕病,以表无私。”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明智特达,洞照情伪。”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三百年中,虽有一二聪明特达之人,要皆为吾教化所陶熔。”
(4).特殊知遇。 唐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诗:“特达恩难报,升沉路易分。” 宋 罗烨 《酬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昨日荷特达,使妾罚不及身,君之惠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臣受主公特达之知,无以为报。” 清 唐孙华 《蒙恩召乾清宫西暖阁》诗:“狗监无媒逢特达, 兔园 有册笑空虚。”
(5).腾达,显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家寒窘迫,缺乏盘费,不能特达,以此流落穷途。”
《漢語大詞典》:见知(見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尧 舜 至於 汤 ,五百有餘岁。若 禹 、 皋陶 ,则见而知之;若 汤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 老 名号。”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
《漢語大詞典》:知遇
(1).赏识;优待。晋书·阮裕传:“﹝ 裕 ﹞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 王敦 命为主簿,甚被知遇。”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谬承知遇,欣荷实深。”《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谁人不吃盐米,等三叔来,教他知遇你们。”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 大赤包 约他帮忙,他不能不感激知遇之恩。”
(2).相交;相识。 元秦简夫《赵李让肥》第四折:“我只道保奏的是当朝 邓禹 ,却原来是 马武 一力吹嘘。但平生我和他有何知遇,多则是天也有安排我处。”红楼梦第五七回:“那 薛蝌 岫烟 二人,前次途中,曾有一面知遇。”
(3).知心好友。 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勉厉自将,或无忝於知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既然被他瞒过了,从此成了知遇,那倒不奇。”
《漢語大詞典》:感知
(1).感激知遇。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上西川李相公状》:“空吟风水,感知怀恋。”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2).感觉与认识。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三者(物质、生命、心灵)以外,别无现象,则所谓定理定法者,即在此现象之中。所感所知者,亦感知此现象而已。”
(3).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感遇
(1).感激知遇。 晋 庾亮 《上疏乞骸骨》:“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旧五代史·唐书·明帝纪六:“ 琪 , 梁 之故相,私怀感遇,叙 彦威 在 梁 歷任,不欲言伪 梁 故也。” 明 皇甫汸 《奉答子安兄》诗:“感遇兴长謡,来章缅幽契。”
(2).对所遇事物的感慨。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又有事物牵於外,情理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
(3).感应遇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林塘 知其异人,因问以神仙感遇之事。”
《漢語大詞典》:重知
谓极为知遇,异常器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以威摄贼军,乱清 蒲 右,蒙天子重知,数月前,特授镇西将军、 蒲州 太守,兼 关 右兵马处置使。”
谓重复已知的东西。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篤 以 关中 表里山河,先帝旧京,不宜改营 洛邑 ,乃上奏《论都赋》曰:‘臣闻知而復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
《漢語大詞典》:受知
受人知遇。 唐 司空图 《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於 裴公休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唐 卢光啟 策名后,扬歷臺省,受知於租庸 张濬 。”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刘文定:“﹝ 刘文定 ﹞少时家贫窶……后受知 尹文端 公,首荐博学宏词。”
分類:知遇
《漢語大詞典》:荣遇(榮遇)
谓荣获君主知遇而显身朝廷。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因 简 之资以出 陇 西”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嶷 自乞肆力中原,致身敌庭。临发,辞 后主 曰:‘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 清 沈初 《〈西清笔记〉自序》:“感沐圣慈,得亲禁近,儒臣荣遇,古无以加。”
《漢語大詞典》:歌鱼(歌魚)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唐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诗:“唯念贤哉 崔大让 ,可怜无事不歌鱼!”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正堪怜歌鱼幸舍,向人弹彻。”
分類:嗟叹知遇
《漢語大詞典》:孤宦
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远臣。后汉书·郭躬传:“廷尉 河南 吴雄 季高 ,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 唐 崔涤 《望韩公堆》:“孤宦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宋 范仲淹 《陈乞颍亳一郡状》:“臣涉道至浅,赋材本下,爰从孤宦,首被圣知,自谓得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谁知孤宦天涯意,泣上 龙堆 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