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剪柳
(1).剪绺。谓窃取钱物。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旦儿云]由你写,或是跳墙驀圈,剪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或是认道士,认和尚,养汉子。你则管写不妨事。”
(2).即射柳。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剪柳》:“ 永乐 时,禁中有剪柳之戏。剪柳,即射柳也。以鵓鸽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鸽輒飞出,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於清明、端午日,名为射柳。”
《漢語大詞典》:瑟瑟
(1).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为人贪,破 石 ,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射柳
(1).指 春秋 养由基 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藏松寳剑,射柳琱弓,推诚 贾復 ,屈节 廉公 。”参阅战国策·西周策
(2). 辽 金 时的一种竞技活动。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汉书·匈奴传上“大会蹛林” 唐 颜师古 注:“蹛者,绕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天之祭,无林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辽史·太宗纪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宫。”金史·礼志八:“射柳、击毬之戏,亦 辽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服,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鏃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明 代射柳之法有异于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永乐 中,禁中有翦柳之戏。翦柳,即射柳也。 陈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芦鸽輒飞去,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漢語大詞典》:射柳
(1).指 春秋 养由基 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藏松寳剑,射柳琱弓,推诚 贾復 ,屈节 廉公 。”参阅战国策·西周策
(2). 辽 金 时的一种竞技活动。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汉书·匈奴传上“大会蹛林” 唐 颜师古 注:“蹛者,绕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天之祭,无林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辽史·太宗纪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宫。”金史·礼志八:“射柳、击毬之戏,亦 辽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服,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鏃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明 代射柳之法有异于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永乐 中,禁中有翦柳之戏。翦柳,即射柳也。 陈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芦鸽輒飞去,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漢語大詞典》:植柳
插柳。源于古代鲜卑族秋祭。 辽 金 时祈雨有射柳之俗。射柳活动前,插柳场上,并予以祭祝。辽史·礼志一:“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射柳
(1).指 春秋 养由基 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藏松寳剑,射柳琱弓,推诚 贾復 ,屈节 廉公 。”参阅战国策·西周策
(2). 辽 金 时的一种竞技活动。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汉书·匈奴传上“大会蹛林” 唐 颜师古 注:“蹛者,绕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天之祭,无林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辽史·太宗纪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宫。”金史·礼志八:“射柳、击毬之戏,亦 辽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服,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鏃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明 代射柳之法有异于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永乐 中,禁中有翦柳之戏。翦柳,即射柳也。 陈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芦鸽輒飞去,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漢語大詞典》:躤柳
骑射术之一种。驰马射柳。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躤柳:“壬辰三月三日,在 金陵 预閲 李显忠 马司兵,最后折柳环插毬场,军士驰马射之,其矢鏃阔於常鏃,畧可寸餘,中之輒断,名曰躤柳。”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躤柳》:“军中以端午走马,谓之躤柳。”
《漢語大詞典》:打桃
即打毬。 辽 金 风俗,在五月里举行打球、射柳的武艺比赛。因球形如桃,故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也不爱躭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参见“ 打毬 ”。
《漢語大詞典》:打毬
1.我国古代军中用以练武的一种马上打球游戏。亦有徒步打球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打毬:“ 开元 、 天宝 中, 玄宗 数御楼观打毬为事。能者左縈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然马或奔逸,时致伤毙。”宋史·礼志二四:“打毬,本军中戏, 太宗 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踘 大明殿 ,有司除地,竖木东西为毬门……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
2.即蹴鞠。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打毬、鞦韆、施鉤之戏。”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四六:“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不争这廝提起那打毬诈柳,写字吟诗,弹琴擘阮,攧竹分茶,教我兜地皮痛,乍地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