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此次
(1).这一星次。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并认为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为一岁终年。“此次”即指该年岁星行经的星次范围。左传·襄公三十年:“犹可以终岁,岁不及此次也已。”
(2).这一次,这一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除去此次开销,大约还有万金之谱。”
《國語辭典》:十二宫(十二宮)  拼音:shí èr gōng
1.十二律的别名。参见「十二律」条。
2.天文学上指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分黄道周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称为「十二宫」。其名称各异。
3.术数用语: (1)星相家以命宫、财帛、兄弟、田宅、男女、奴仆、妻妾、疾厄、迁移、官禄、福德、相貌为十二宫。(2)以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分配十二方位,称为「十二宫」。前七宫为吉,后五宫为凶。
《漢語大詞典》:中衡
古天文学称黄道与天赤道相交点为“中衡”。周髀算经卷下:“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 唐 杨炯 《浑天赋》:“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黄道赤道亦殊涂而同归。”
《漢語大詞典》:交宫
古天文学术语。谓太阳运行与黄道十二宫相交的位置。清史稿·时宪志一:“敬授人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刻为重。”
《国语辞典》:十二次  拼音:shí èr cì
中国古代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正节气及岁星(即木星)的位置,称为「十二次」,也称为「十二辰」。
《國語辭典》:三仪(三儀)  拼音:sān yí
1.天、地、人。汉。扬雄《太玄经。卷七。玄摛》:「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2.赤道、夏至、冬至的三线。《辽史。卷四四。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
《漢語大詞典》:星街
星区名。毕昴两星分别在黄道之南北,日月五星皆循黄道而行,出入毕昴之间,故称两星间之区域为星街。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歷星街之燿燿,浮天潢之瀴溟。”
《漢語大詞典》:本命辰
同生年干支相值的辰区。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称十二辰,用以纪年。太岁由东向西运行,每年达到一个辰区。 宋 范成大 《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岁復当生次,星临本命辰,四人同丙午,初度再庚寅。”
《漢語大詞典》:廿八躔
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赵翼 《苏州玄妙观登三层楼》诗:“眼廓三千界,胸罗廿八躔。”
《國語辭典》:天球仪(天球儀)  拼音:tiān qiú yí
一种模拟天球的仪器,在一绕轴转动的圆球上,刻画著日、月、天球赤道、星座等天体的位置。
《国语辞典》:太岁年名(太岁年名)  拼音:tài suì nián míng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再以太岁的运行来做为纪年,当太岁在寅的方位时,称为「摄提格」;太岁在卯的方位时,称为「单阏」,而由辰至丑,依序为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与赤奋若,太岁年名即指这十二个年分的名称。
《国语辞典》: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  拼音:huáng dào shí èr gōng
黄道上以春分点为起点,每30度为一宫划分的12个天区。借黄道星座之名为各区的名称。
《国语辞典》:白羊宫(白羊宫)  拼音:bái yáng gōng
星宫名,黄道十二宫的第一宫,黄经0度至30度。原在白羊座,但由于岁差,现已移到双鱼座。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此时的节气是春分,所以春分点也称为「白羊宫第一点」。
《国语辞典》:白羊座  拼音:bái yáng zuò
1.星座名。位于北天,为黄道星座之一,在双鱼座与金牛座之间。
2.在西洋占星术中也称为「牡羊座」,被视为主宰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日前后的命宫。
《国语辞典》:春分点(春分点)  拼音:chūn fēn diǎn
春分时,太阳经过黄道和赤道相交的一点,称为「春分点」。在阳历三月二十一日或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