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方
(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诗·邶风·简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玄宗 时亢旱,禁中筑龙堂祈雨。命少监 冯绍正 画西方,未毕,如觉云气生梁栋间,俄而大雨。”
(2).犹西洋。指 欧 美 各国。 章炳麟 《訄书·商鞅》:“故法家者流,则犹西方所谓政治家也,非胶於刑律而已。”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出国的时候,不知你的去向。但是我们对于西方的景仰,好像是我们先天的遗传。”
(3).指西方净土。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那晓你,飘然竟往西方去;害的我,不伶不俐奈如何。”
(4).复姓。 南唐 有 西方邺 。
《漢語大詞典》:西海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楚辞·离骚》:“路 不周 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山海经·南山经:“ 招摇之山 ,临于西海之上。”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3).西方日落处。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 黄河 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参见“ 西冥 ”。
(4).郡名。 西汉 末于今 青海 附近置 西海郡 。后因以为 青海 的别名。汉书·张骞传:“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 西海 ,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明史·西域传三·西番诸卫:“ 西寧 即古 湟中 ,其西四百里有 青海 ,又曰 西海 ,水草丰美。”
(5). 新疆 博斯腾湖 的别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敦薨 之水,自 西海 逕 尉犂国 。”
(6).指西洋。 清 冯桂芬 《采西学议》:“ 顾氏 炎武 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
《漢語大詞典》:西冥
(1).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文选·谢庄〈月赋〉:“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 注:“西冥, 昧谷 也。”
(2).亦作“ 西溟 ”。西海。冥,通“ 溟 ”。 唐 李白 《大猎赋》:“夹东海而为壍兮,拖西冥而流渠。”一本作“ 西溟 ”。 明 宋濂 《文原》:“南桂北瀚,东瀛西溟,沓眇而无际,涵负而不竭,鱼龙生焉,波涛兴焉;吾文之深得之。”参见“ 西海 ”。
《漢語大詞典》:短笛
(1).古横吹管乐器,竹制。晋书·律历志上:“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 宋 陈旸 乐书卷一四九:“今乐府所用短笛长尺有咫。”
(2).泛指短小的笛。 宋 雷震 《村晚》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刘半农 《回声》诗:“他拿着支短笛,应着潺潺的流水声,呜呜的吹着。”
(3).西洋管乐器名。
《漢語大詞典》:西洋
(1). 南宋 始将今 南海 以西海洋及沿海各地称为“西洋”。 明 永乐 至 宣德 郑和 七次(一说八次)率领船队远航 南海 ,通称下西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西洋道路遥远,崎嶇险峻,南朝的人马寸步难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惟 明 则太监 郑和 ,骋兵舶于西洋。” 向达 《论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郑和 下西洋,前后七次,历二十八年,足迹遍于 南洋群岛 ,势力远至 非洲 东部,声威所被,遂成为一般民间传说的中心。”
(2).指 欧 美 各国。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抑或俟武备日精,邦交日固,竟仿西洋限制之法。” 巴金 《秋》十一:“她喜欢读 唐 人的诗和西洋小说的译本。”
《漢語大詞典》:格物
(1).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宋 苏轼 《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 文 武 宪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鲁迅 《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2).犹正人。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3). 清 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 丁韙良 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説)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 严复 《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製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漢語大詞典》:红毛(紅毛)
(1).红色羽毛。 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翠鬣红毛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2).旧指 荷兰 。后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 吕宋 、 噶囉巴 两处地方。 噶囉巴 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 舟山 弃不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 大西洋 红毛 法兰西 来的上好龙井茶。”
《漢語大詞典》:大将军(大將軍)
(1).古代武官名。始于 战国 , 汉 代沿置,为将军最高称号,多由贵戚担任,统兵征战并掌握政权,职位极高。 三国 至 南北朝 ,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隋 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禁军高级武官。 唐 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军、十六卫亦置大将军,其职与 隋 略同。 宋 代十六卫大将军已成空衔。
(2).古代武官名。自 唐 至 元 ,武散官有大将军。
(3).古代武官名。 明 清 两代于战时设大将军,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4). 明 代称由西洋传进的一种大炮。明史·兵志四:“至 嘉靖 八年,始从右都御史 河鋐 言,造 佛郎机 礮,谓之‘大将军’……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餘丈,最利水战。”
《漢語大詞典》:中西
中国 和西洋。《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中西经星同异考》:“ 文鼏 此编独详稽异同,参考互证,使名实不病於参差,是亦中西两法互相贯通之要领也。” 清 夏燮 《粤民义师记》:“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毛泽东 《井岗山的斗争》:“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
《漢語大詞典》:毛子
(1). 清 末 河北 、 山东 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逮着洋毛子,砍个脖子齐。”《恨海》第二回:“忽然一堆人,捲地而来,也不知为数多少,没命狂奔,口中乱嚷:‘不好了,毛子来了!’” 洪深 《走私》:“看不出他是真毛子,还是假充毛子?”
(2).方言。旧时指土匪。
(3).方言。细碎的毛。
《漢語大詞典》:西蕃
(1).特指 吐蕃 。 唐 高适 《贺哥舒大夫破九曲》诗:“遥传副丞相,昨日破 西蕃 。”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国古代对 西域 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晋书·桓伊传:“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南齐书·周盘龙传:“师不淹晨,西蕃剋定。”北史·西域传序:“ 煬帝 时,乃遣侍御史 韦节 、司隶从事 杜行满 使於西藩诸国。”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西番即西 羌 ,族种最多,自 陕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西蕃 用贝树造成纸叶, 中华 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漢語大詞典》:洋楼(洋樓)
西洋式楼房。 冰心 《离家的一年》:“车停在一所洋楼的门口,许多行李堆在阶边。”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
《漢語大詞典》:小调(小調)
(1).即小令。与中调、长调对言。红楼梦第七十回:“以‘柳絮’为题,限各式小调。”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参见“ 小令 ”。
(2).民间曲调。 阿英 《女弹词小史》引 畹香留梦室主 《淞南梦影》卷二:“近日曲中竞尚小调,如《劈破玉》《九连环》《十送郎》《四季相思》《七十二心》之类。”《老残游记》第二回:“慢慢地将三絃子取来,随便和了和絃,弹了一两个小调。”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唱起小调来。”参见“ 小曲 ”。
(3).西洋音乐小调式的简称。又称“阴调”、“短调”。
《漢語大詞典》:小令
(1).指 晋 王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王 既作 吴郡 ,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 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 王珉 字 季琰 ,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 , 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 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2).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 ,银灯一曲太妖嬈。”
(3).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 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4).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 小词 ”、“ 小调 ”、“ 小曲 ”。
(5).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6).民间小曲。犹言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参见“ 小曲 ”、“ 小调 ”。
《漢語大詞典》:小曲
(1).角度较小的弯折。尔雅·释水:“﹝ 河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唐 苏子华 《竹如意赋》:“虽小曲而受用,终大正而不易。”
(2).指娼女居处。 宋 周邦彦 《拜星月慢》词:“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宋 晁端礼 《满庭芳》词:“好是飞泉潄玉,回环遍、小曲深坊。”
《漢語大詞典》:西文
指西洋文字。 邹韬奋 《经历》五八:“我们毫无意思要歌颂殖民地的新闻检查制度,尤其看到他们对于西文的报纸不检查,专对中文的报纸为难,更显出不公平。”
分類:西洋文字
《漢語大詞典》:小鼓
(1).乐器名。民族乐器。为羯皮鼓之变制,又称“单皮鼓”、“板鼓”。以其发声清脆,故俗称“脆鼓”、“崩子鼓”。演奏时以单签或双签敲击鼓心,为歌唱、戏曲和民间吹打乐中点拍节奏之用。宋书·乐志一:“ 孝王 ( 梁孝王 )筑 睢阳 城,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和之。”
(2).西洋乐器。亦称“ 小军鼓 ”。演奏时以两根木槌敲击鼓面发音,为军乐、管弦乐中点拍节奏或和声之用。
《漢語大詞典》:碧矑
蓝色眼珠。多指西洋人。 清 李来泰 《中山贡使入朝纪事》诗:“却贡趋朝礼遇殊,碧矑魋结语乌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