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犯街
犹犯夜。 唐 时京城置街鼓,朝暮传响,以戒夜行者。 唐 姚合 《及第后夜中书事》诗:“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爱花持烛看,忆酒犯街沽。”参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漢語大詞典》:销魂桥(銷魂橋)
唐 时指 灞桥 。远行者与送别者常于此惜别,故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销魂桥:“ 长安 东 灞陵 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国语辞典》:斯陀含  拼音: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来此世间一次,便可證得解脱。斯陀含可分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趋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国语辞典》:参话头(参话头)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对一字或一句话不断的思索穷究,以达到开悟的目的。《参禅决疑集》:「虽参话头多众不同,而于起疑处无二用心。」
《國語辭典》:程仪(程儀)  拼音:chéng yí
送给出门旅行人的路费或礼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称了四两银子,封做程仪,叫小厮交与娘子,送与沈琼枝收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冯主事别了余伯集,便到督署辞行,制台送他程仪五十两。」
《國語辭典》:单行本(單行本)  拼音:dān xíng běn
取丛书中某一种单独发行的书籍,称为「单行本」。相对于丛书而言。
《漢語大詞典》:监候(監候)
封建时代天文官署的属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监候……为从九品。”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明史·职官志三:“钦天监……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司历、监候佐之。”
《國語辭典》:通关手(通關手)  拼音:tōng guān shǒu
掌纹横贯手掌。也称为「断掌」。
《漢語大詞典》:天子魔
佛教语。欲界第六天之主,常扰碍修行者。简称天魔。大智度论卷六八:“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间乐,用有所得,故生邪见,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是名天子魔。”
《國語辭典》:献可替否(獻可替否)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臣子建议可以施行的方案,废止不可行的。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泛指臣子向君王劝善规过,建议兴革。《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也作「献替可否」。
《国语辞典》:平行叶脉(平行叶脉)  拼音:píng xíng yè mài
叶面上较大叶脉都与中肋平行者,称为「平行叶脉」。如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即为平行叶脉。
《国语辞典》:四双八辈(四双八辈)  拼音:sì shuāng bā bèi
佛教修行者的八种果位。即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向是指还在过程的阶段,果是已證得的阶位,合一向一果是一双,故称为「四双八辈」。《长阿含经》卷二:「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也称为「八贤圣」、「四向四得」、「四向四果」。
《国语辞典》:观想念佛(观想念佛)  拼音:guān xiǎng niàn fó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专注观想阿弥陀佛形像、功德的方法。修行者可由此方法得證三昧的境界或往生净土。
《国语辞典》:三十七道品  拼音:sān shí qī dào pǐn
佛教谓使修行者达到觉悟的方法,共分七类三十七项。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的合称。《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
《国语辞典》: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  拼音:yú jiā shī dì lùn
佛教典籍。无著者。唐代玄奘译,百卷。内容总述唯识理论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经验历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论典。本论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汉译,如北凉昙无谶译的《菩萨地持经》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菩萨戒经》九卷、南朝陈真谛译的《决定藏论》三卷皆是。也称为「十七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