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德
(1).即功德。公,通“ 功 ”。隶释·汉中常侍樊安碑:“以公德加位特进。”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今小女无恙,时诵公德。”
(2).公共道德。 梁启超 《新民论》五:“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体国民的公德。”
(3).复姓。 春秋 时 郑国 有 公德氏 ,见路史
分類:复姓功德
《漢語大詞典》:坤德
(1).地德。 汉 李尤 《漏刻铭》:“仰釐七曜,俯顺坤德。”
(2).喻指皇后的功德。镜花缘第六七回:“伏维陛下,坤德无疆,离暉久照。”参见“ 坤载 ”。
分類:皇后功德
《漢語大詞典》:坤载(坤載)
(1).谓大地能负载万物。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孔颖达 疏:“以其广厚,故能载物。”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夫结而为山,融而为谷,设险阻於地理,资守距於国都,足以表坤载之无疆,示神州之大壮者也。”
(2).谓帝后功德博厚,如地之载育万物。 宋 王安石 《慰太皇太后表》:“伏惟太皇太后功在帝图,德齐坤载。” 宋 秦观 《代贺太后生辰表》:“恭以皇太后德符坤载,位正母仪。”参见“ 坤 ”。
《漢語大詞典》:功果
(1).犹功德。指念佛,诵经,斋醮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十二娘 至今未得生天,愿营功果救拔我。”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稳便,老僧且回禪堂,作些功果去也。”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休啼哭,小人如今回去,教俺相公多多做些功果,追荐他便了。”
(2).功效和结果。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这本书的功果如何,我现在不愿自颂。但我相信青年朋友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
《漢語大詞典》: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漢語大詞典》:功德
(1).功业与德行。礼记·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进律。” 元 张宪 《咸淳师相》诗:“諛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赵朴初 《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2).佛教语。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3).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事。南史·循吏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旛,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 晁天王 。”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4).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 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六朝》:“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漢語大詞典》:重华(重華)
(1). 虞舜 的美称。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2).旧喻帝王功德相继,累世升平。 宋 李攸 宋朝事实·真宗癸丑赦文:“良民合归厚之风,嘉穀茂重华之岁。”
(3).岁星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漢語大詞典》:祖德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漢語大詞典》:世德
(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郑玄 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僕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以遗绍自肩,谓世德传衍在予。”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李善 注:“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
《漢語大詞典》: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漢語大詞典》:大德
(1).大功德;大恩。《易·繫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暉。”
(2).谓品德高尚。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尹知章 注:“德虽大而仁不至,或包藏祸心,故不可授国柄。”
(3).指德行高尚的人。礼记·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孟子·离娄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三:“大德安钝拙,下士快新頴。”
(4).大节。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朱熹 注:“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
(5).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梵语为“婆檀陀”(bhadanta)。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常有大德名僧讲一切经,受业沙门,亦有千数。”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婆檀陀,《大论》: 秦 言大德。《毘柰耶律》云:佛言今日后,小下苾蒭,於长宿处,应唤大德。”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帝( 隋文帝 )深崇佛法,天下大德,群集 关中 。”道士亦有称大德者。 唐 赵璘 因话录卷四:“ 元和 以来,京城诸僧及道士,尤多大德之号。”
《漢語大詞典》:愿力(願力)
(1).佛教语。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南朝 梁 沈约 《千佛赞》:“参差各随,愿力密迹。”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呜呼!岂生能全吾真,故死不速朽,将有愿力耶!” 宋 范成大 《福胜阁》诗:“劫火不能侵愿力,岿然独似 汉 灵光 。”
(2).泛指意愿之力。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类皆道德高尚,愿力弘大,当能本 基督 救世之旨,同情吾辈。”
《漢語大詞典》:种植(種植)
(1).栽种培植。 唐 翁洮 《苇丛》诗:“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 明 陈子龙 《礼论》:“夫古之制礼,如种植焉,其播之均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李公起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堦庭。”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潘永福 同志允许他们也在工地附近开垦小块土地,利用工地水肥来种植,产品归他自己。”
(2).引申为积累功德。 宋 叶适 《东塘处士墓志铭》:“其行常损己益物,种植甚远,积累可称纪者众矣。”
《漢語大詞典》:回向(迴向)
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俱识还源,竝知回向。” 元 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能吃酒,会噇斋,吃得醺醺醉,便去搂新戒。讲经和回向,全然尷尬。”《西游记》第一百回:“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
(1).回首面向。书·召诰“面稽天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面,犹迴向也。”
(2).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归心游太极,迴向入无名。” 倪璠 注:“《维摩詰经》:‘志当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杂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復藉大因缘,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漢語大詞典》:登三
(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五帝之德, 汉 比为减;三王之德, 汉 出其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南齐书·王融传:“习 呼韩 之旧仪,拜鑾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 岱宗 ,咸五登三,追踪七十。”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高祖 以援疑拨乱,伏紫气而登三; 太宗 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实偶登三之盛,获从旅百之先。”
(2).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圣上初九潜泉,登三佩契。” 冯浩 笺注:“此所谓登三者,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也。”《旧唐书·音乐志三》:“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漢語大詞典》:天枢(天樞)
(1).星名。北斗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
(2).比喻国家的中央政权。后汉书·崔駰传:“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
(3). 唐 延载 元年 武则天 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 开元 初诏令毁之。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梁王 武三思 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徵歛 东都 铜铁,造天枢於 端门 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 唐 李休烈 《咏毁天枢》诗:“天门街上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4).人体经穴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 王冰 注:“天枢,当齐之两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