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典论(典論)
经典论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厎补罗国:“又製俗书数十餘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
分類:经典论著
《漢語大詞典》:佛藏
佛教经典的总称。通称“大藏经”、“一切经”。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及屏居 西樵 ,潜心佛藏,大澈大悟。”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
《國語辭典》:法典  拼音:fǎ diǎn
经过整理后成为较有系统、完备的某一类法律的总称。如民法典。
《漢語大詞典》:图典(圖典)
图书和经典。《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擿 秦 政惨酷尤烦者,应时而蠲。如儒林刑辟,歷纪图典之用稍增焉。” 吕向 注:“图书经典稍益兴焉。” 唐 杜审言 《南海乱石山作》诗:“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分類:图书经典
《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國語辭典》:吠陀  拼音:fèi tuó
用古梵文创作的宗教诗歌。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赞歌、祭词、咒语。为梵语veda的音译。写作年代不详,大多数学者估计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间。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而《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则为吠陀的解释书。也作「皮陀」、「毗陀」、「围陀」、「韦陀」。
《国语辞典》:涅槃经(涅槃经)  拼音:niè pán jīng
佛教经典。有大乘、小乘两部,分述释迦在入涅槃前的传法遗言及修道状况。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两种。
《漢語大詞典》:阿浑(阿渾)
(1). 金 代 女真 族对儿子的称呼。金史·宗义传:“ 女直 谓子‘阿浑’。前‘阿浑’谓 撒离喝 子,其子 宗安 。后‘阿浑平章’指 宗义 , 宗义 本宗室子,犹有旧称。”
(2).回教语。称通经典的主教。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四十九年, 甘肃 固原 属盐茶厅 回 人 田五 阿浑,倡復新教,纠众攻破 西安州 。阿浑者,回语通经教主之称也。” 清 龚自珍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彼 回 部者,亦有经卷,亦谈因果,试召阿浑而问之,因何其细?”
《漢語大詞典》:兵经(兵經)
作为经典的兵书,特指《孙子》《宋书·周朗传》:“授以兵经战略,军部舟骑之容,挽强击刺之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孙武 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分類:经典兵书
《漢語大詞典》:新译(新譯)
新的译本。佛教徒称 唐 代以下的 汉 译经典。亦有将 后秦 高僧 鸠摩罗什 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他把 罗什 的翻译称为新译,其前的翻译,统名旧译。”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再就翻译的文体说, 玄奘 也超过了各家,一般称之为新译。”
《漢語大詞典》:竺典
佛教经典。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道德》《南华》以及竺典亦多涉猎,挥麈援毫,往往有效。” 明 袁宗道 《寄三弟书》:“自弟出京后,此女能通竺典,诵《金刚经》时有问答,皆出意外。” 明 寂灯 《小除夜示学人》诗:“竺典当尊重,凡情莫浪攀。”
《漢語大詞典》:汉注(漢注)
汉 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 汉 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兴时代:“ 汉 注古奥, 唐 疏繁复,初学先看注疏,人必畏难,当以近人经説先之。” 张舜徽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我们考证一名一物,乃至经济、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都非倚靠传注,不容易了解书中内容。参考旧的解释,首先必须钻研 汉 注。”
《漢語大詞典》:雅学(雅學)
(1).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孔丛子·与子琳书》:“侍中 子国 ,明达渊博,雅学絶伦,言不及利,行不欺名。”
(2).指诗学。 五代 齐己 《吟兴自述》:“前习都由未尽空,生知雅学妙难穷。”
《漢語大詞典》:章句学(章句學)
汉 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后汉书·韩韶传:“﹝ 韩韶 ﹞子 融 ,字 元长 ,少能辨理,而不为章句学。”
《国语辞典》:十宗  拼音:shí zōng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印度佛教流派和经典判分成十宗。一、法我俱有宗,谓犊子部等;二、法有我无宗,谓萨婆多部等;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部等;四、现通假实宗,谓说假部等;五、俗妄真实宗,谓说出世部等;六、诸法但名宗,谓一说部等;七、一切皆空宗,谓《般若经》等;八、真德不空宗,谓《楞伽经》等;九、相想俱绝宗,谓《维摩经》等;十、圆明具德宗,谓《华严经》等。
《漢語大詞典》:典术(典術)
(1).谓经典之学。 汉 蔡邕 《故太尉桥公庙碑》:“公禀性贞纯,幼有弘姿,刚而不虐,威而不猛,闻仁必行,睹义斯居,文以典术,守以继固。”
(2).官名。 明 设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见明史·职官志四。 明 樊鹏 《何大复先生行状》:“生祖 鑑 为典术,有阴德,称於乡里。”
分類:官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