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针(火針)
中医外科治疗法之一。将特制的针烧红后刺入患部穴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 张仲景 谓之烧针; 川 蜀 人谓之煨针。其法:蔴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蔴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國語辭典》:经穴(經穴)  拼音:jīng xuè
中医上总称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的穴位为「经穴」。为气血循行经脉时聚集、灌注和转输的部位。
《漢語大詞典》:颞颥(顳顬)
(1).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
(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八穴:“脑空,一名顳顬,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
《漢語大詞典》:束骨
(1).谓制约或聚集骨骼。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夫 邓 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当其弭耳宛足,紏筋束骨,练眉不飞,金毫未揭,虽猛气之翕伏,终奇形之突兀。”
(2).中医针灸穴位名。参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歌》
《國語辭典》:膻中  拼音:dàn zhōng
中医上指:(1)位于前胸正中,即左右两乳正中间的部位。(2)位于膻中中央的穴道。多用以治疗咳嗽、哮喘等。
《漢語大詞典》:输荣(輸榮)
五腧穴中的两类穴位。输,通“ 腧 ”。泛指经络、穴位。 唐 刘禹锡 《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言砭灸必本其输荣,言祓禳必因其风俗。”
《國語辭典》:印堂  拼音:yìn táng
相术家称两眉中间为「印堂」。《儒林外史》第一六回:「现在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
《國語辭典》:会阴(會陰)  拼音:huì yīn
人体阴部与肛门间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缺盆
(1).破缺的瓦盆。《淮南子·说林训》:“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为。”
(2).指盆破。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噬嗑》:“往来井上,甑破缺盆。”
(3).前胸壁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告之后百餘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司马贞 索隐:“缺盆,人乳房上骨名也。”
(4).穴位名。位于缺盆部的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王冰 注:“缺盆,穴名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剌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深令人逆息。”
(5).即覆盆子。说文·艸部:“茥,缺盆也。” 钱坫 斠诠:“今覆盆子也。”参见“ 覆盆子 ”。
《漢語大詞典》:覆盆子
有刺落叶灌木。叶互生,掌状5深。花白色,果实为聚合的小核果,卵球形,熟时红色。中医以果实入药,亦称覆盆子,有补肝肾、固精的作用。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漢語大詞典》:闲使(閒使)
亦作“间使”。
(1).密使。暗中派往敌方进行反间或侦察等活动的使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范阳 辩士 蒯通 説 信 曰:‘将军受詔击 齐 ,而 汉 独发閒使下 齐 ,寧有詔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先是, 护 母 阎姬 与皇第四姑及诸戚属,并没在 齐 ,皆被幽縶。 护 居宰相之后,每遣间使寻求,莫知音息。”旧唐书·窦建德传:“又遣间使约 世充 共为表里。”
(2).针灸穴位名。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寸。《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间使主治脾寒证,九种心疼疟渴生。”
《漢語大詞典》:淬针(焠針)
即火针。中医用之烧灼穴位以治病。《素问·调经论》:“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漢語大詞典》:进针(進針)
谓针灸时针刺入穴位的深度。《人民日报》1969.9.16:“新针法与旧针法相比较,它的显著特点是取穴少、不留针、进针深、刺激强。”
《漢語大詞典》:俞脉(俞脈)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夫 胡广 解《汉官》,多原 周 制; 康成 説周礼,又附 汉 仪,明其俞脉相通,非苟为皮附而已。”
《漢語大詞典》:玉枕穴
亦省称“ 玉枕 ”。 针灸穴位名。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医宗金鉴·膀胱经分寸歌》:“承通络却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注:“从络却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
《漢語大詞典》:筑宾(築賓)
人体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阴维脉穴歌》:“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足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隐白主治心脾痛,筑宾能医气疝疼,照海穴治夜发痓,兼疗消渴便不通。”
针灸经穴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筑宾,阴维之郄,在足内踝上腨分中。刺入三分,灸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