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门(雲門)
(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古文苑·孔融〈杂诗〉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闕。”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
(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文选·班彪〈北征赋〉:“歷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陆龟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远相寻者》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尚颜 《寄荆门郑準》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6). 蜀 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蜀都赋》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
(7).指谷口。 晋 惠远 《庐山东林杂诗》:“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闢。” 唐 马戴 《早发故山作》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梁书·文学传下·王籍:“﹝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諮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
(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
(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陈师道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訶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满怀(滿懷)
(1).犹满腔,心中充满。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前思未弭,后感仍集,积悲满怀,逝矣安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原觉他要説的那句话有些不好开口,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 艾青 《光的赞歌》诗:“但是有人害怕光,有人对光满怀仇恨,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
(2).指充满前胸。 唐 薛逢 《醉春风》诗:“ 洛阳 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南唐 李煜 《咏扇》逸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元 陈樵 《碧落洞》诗:“灝气翻衣露满怀,人言天上我惊猜。”
(3).指整个前胸部分。 老舍 《茶馆》第二幕:“ 刘麻子 丢了魂似的跑来,和 李三 碰了个满怀。”
《漢語大詞典》:凤臆(鳳臆)
凤凰的胸脯,比喻骏马的前胸健壮秀美。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麟鬐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子闻 蜚廉氏 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
《漢語大詞典》:绣胸(繡胸)
即绣补。 明 清 官吏的补服前胸及后背缀有金线或彩线绣的鸟兽图像,故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绣补 ”。
《漢語大詞典》:绣补(繡補)
(1).绣花的褥垫。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章樵 注:“绣补,疑是裀褥之类,加绣其上。”
(2). 明 清 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漢語大詞典》:心疼
(1).病名。又称“九种心疼”。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公孙穴主治歌》:“九种心疼病不寧。”注:“九种心疼者,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痛。”
(2).怜惜;疼爱。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安老爷 平日虽是方正严厉,见这等娇生惯养一个儿子,为了自己,远路跋涉而来,已是老大的心疼。” 老舍 《柳家大院》:“最爱打孩子的爸爸也裂着大嘴哭,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心疼的?” 曹禺 《原野》序幕:“那么,你心疼我不心疼我?”
(3).吝惜,舍不得。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鑑 是个本分财主,惜粪如金的,见儿子挥金不吝,未免心疼。”红楼梦第八六回:“必须衙门再使费几次,便可回家了,只是别心疼银子。” 巴金 《关于〈激流〉》:“毁掉它们,我感到心疼,仿佛毁掉我的过去。”
《漢語大詞典》:绣补(繡補)
(1).绣花的褥垫。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章樵 注:“绣补,疑是裀褥之类,加绣其上。”
(2). 明 清 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漢語大詞典》:补服(補服)
(1). 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 明 洪武 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 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尊宠。”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你做官到任,除了不打金凤冠与我戴,不做大红补服与我穿,我做太太的人,自己戴了一个纸凤冠,不怕人笑也罢了,你还叫我去掉了是怎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寧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褂上还缀着上品的锦鷄补服。”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那个文臣的补服上面,作为‘一品官’标志的仙鹤,就显得十分清晰。”参阅明史·舆服志三《清通典·礼四》
(2). 明 清 时于品服之外,缀有随时依景而制的补子的衣服。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内廷宫嫔,旧例从初一起,就要衣鹊桥补服。”
《漢語大詞典》:前胸
胸的前部,尤其是四足动物的
昆虫胸部第一节或者前节,具有第一对足
构成十足类的胸部的胸节或第七体节
《漢語大詞典》:缺盆
(1).破缺的瓦盆。《淮南子·说林训》:“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为。”
(2).指盆破。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噬嗑》:“往来井上,甑破缺盆。”
(3).前胸壁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告之后百餘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司马贞 索隐:“缺盆,人乳房上骨名也。”
(4).穴位名。位于缺盆部的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王冰 注:“缺盆,穴名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剌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深令人逆息。”
(5).即覆盆子。说文·艸部:“茥,缺盆也。” 钱坫 斠诠:“今覆盆子也。”参见“ 覆盆子 ”。
《漢語大詞典》:覆盆子
有刺落叶灌木。叶互生,掌状5深。花白色,果实为聚合的小核果,卵球形,熟时红色。中医以果实入药,亦称覆盆子,有补肝肾、固精的作用。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漢語大詞典》:兽补(獸補)
明 清 时武官服饰。在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绣有豹、狮、麒麟等兽形图案的补子。“兽补”是武官品级的标志。 明 唐顺之 《蒋云壑像赞》:“人望其高冠兽补,则以为武人之容。”参见“ 补服 ”。
《漢語大詞典》:补服(補服)
(1). 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 明 洪武 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 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尊宠。”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你做官到任,除了不打金凤冠与我戴,不做大红补服与我穿,我做太太的人,自己戴了一个纸凤冠,不怕人笑也罢了,你还叫我去掉了是怎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寧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褂上还缀着上品的锦鷄补服。”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那个文臣的补服上面,作为‘一品官’标志的仙鹤,就显得十分清晰。”参阅明史·舆服志三《清通典·礼四》
(2). 明 清 时于品服之外,缀有随时依景而制的补子的衣服。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内廷宫嫔,旧例从初一起,就要衣鹊桥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