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牙齿(牙齒)
(1).人类和某些动物口腔内外的、具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坚硬组织。有撕咬、咀嚼功能。一般为多枚,亦有两枚者。 三国 魏 曹丕 《十五》诗:“号羆当我道,狂顾动牙齿。” 宋 陆游 《雨夜南堂独坐》诗:“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餘。”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听说牙齿的性质的好坏,也有遗传的。”
(2).俗称齿轮的轮齿或螺纹的剖面为牙齿。
《漢語大詞典》:元音
(1).纯正而完美的声音。常用以指诗歌。 清 吴伟业 《送杜大于皇兼简曹司农》诗:“一气元音接混茫,想落千峯入飞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诗为天地元音,有定而无定,到恰好处,自成音节。” 金一 《心声》:“夫古淡夷愉,鏘喤而闛鞳,此元音之美调,吾久不得闻之矣。”
(2).音素的一类。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o、e、i、u等。亦称“ 母音 ”。
《漢語大詞典》:满口(滿口)
(1).犹言一口,口口声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 东方生 ,满口自夸白。”景德传灯录·志闲禅师:“我满口道不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那一天寻到了 侣笙 家里,他的夫人口口声声叫我君子;见了 侣笙 ,又是满口的义士,叫得人怪害臊的。”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泼克》美术家满口说新艺术真艺术,想必自己懂得这新艺术真艺术的了。”
(2).整个口腔。如: 老李 日见衰老了,满口都是假牙。
《漢語大詞典》:牙关(牙關)
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亦指口腔。红楼梦第一一○回:“ 贾母 的牙关已经紧了。” 茅盾 《追求》五:“一句老话,‘还是教育界好些’,已经冲到牙关,又被他捺住了。”
《漢語大詞典》:穿鼻
(1).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讼》:“穿鼻繫株,为虎所拘。”新唐书·南蛮传下·两爨蛮:“有 穿鼻 种,以金鐶径尺贯其鼻,下垂过颐。君长以丝係鐶,人牵乃行。其次,以二花头金钉贯鼻下出。”
(2).比喻操纵,控制。南史·张弘策传:“ 徐孝明 才非柱石,听人穿鼻。”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天子愚暗,听人穿鼻。” 胡三省 注:“諭之以牛,为人穿鼻旋转,前却一听命於人,以鼻为所制也。”
(3).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口腔里形成阻碍的部分完全闭塞,软腭下垂,使气流从鼻腔流出。 清 戈载 词林正韵·发凡:“穿鼻之韵,东冬钟,江阳唐,庚耕清青蒸登三部是也;其字必从喉閒穿鼻而出作收韵,谓之穿鼻。”
《漢語大詞典》:齿舌(齒舌)
(1).指舌面,口腔。 宋 文同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诗:“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2).口舌,非议。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3).口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余谓 孟子 以 仪 秦 之齿舌,明 周 孔 之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
(4).泛指口头。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亭 在侧,极叹其才。 袁虎 云:‘当令齿舌閒得利。’” 王世懋 注:“言有此才而官不利,徒得齿舌閒赞嘆而已。”
《漢語大詞典》:马牙(馬牙)
(1).即马牙硝。 唐 卢照邻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昔在 关西 太白山 下,一隐士多玄明膏,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二:“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参见“ 马牙硝 ”。
(2).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
《漢語大詞典》:马牙硝(馬牙硝)
亦作“ 马牙消 ”。 朴硝的一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 楚州 盐城 古盐仓下土中,又有一物,六稜,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彼方亦名太阴玄精。”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丹房镜源·诸消篇》有马牙消、朴消、芒消、缩砂、坑消五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朴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之异尔。”
分類:朴硝
《漢語大詞典》:龈腭(齦齶)
(1).牙床和腭。泛指口腔。 唐 卢肇 《海潮赋》:“呀焉若天地之有齦齶。” 清 唐孙华 《捕鼠》诗:“我貍行长成,猛气生齦齶。”
(2).凹凸不平貌。 宋 韩驹 《入鸣水洞循源至山上》诗:“我欲蹋惊湍,下穷齦齶石。” 宋 叶适 《送郑景元》诗:“岁月歷悠长;根株见齦齶。” 清 梅曾亮 《游小盘谷记》:“由寺北行至 卢龙山 ,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齦齶之状。”
《漢語大詞典》:洪音
音韵学术语。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的音。 宋 元 等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没有介音,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故称洪音。自 明 清 等韵学家改开、合各四等为开、齐、合、撮四呼以后,也有人称开口呼为开口洪音,齐齿呼为开口细音,合口呼为合口洪音,撮口呼为合口细音。
《漢語大詞典》:牙龈(牙齦)
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软组织。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青斑照匕箸,脆响鸣牙齦。”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种牙:“復洗牙齦。”泛指口齿。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叫譟沸螻蚓,毁誉随牙齦。”
《漢語大詞典》:上齿(上齒)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吕氏春秋·博志:“凡有角者无上齿。”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2).敬老。上,通“ 尚 ”。齿,指高年。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 孔颖达 疏:“又於乡学习此乡饮酒之礼,令老者居上,故云上齿。”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漢語大詞典》:漱口
亦作“潄口”。 含清水或其他液体洗荡口腔。红楼梦第二八回:“一时吃过饭, 宝玉 一则怕 贾母 惦记,二则也想着 黛玉 ,忙忙的要茶潄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赶忙洗脸漱口,一同吃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这一道早饭开后,老爷、太太、姨太太、三老爷才起来,才咳嗽,才吃水烟,才慢慢漱口,才慢慢洗脸,才慢慢吃茶。”
《漢語大詞典》:体温(體温)
人和动物身体内部的温度。测量体温通常量口腔温度或直肠(肛管)温度,也常量腋下温度,正常体温的标准因测量部位不同略有差异。成人的口腔温度通常为37℃左右,直肠(肛管)温度约高半度,腋下温度约低半度。正常体温在一日之间亦略有波动,清晨较低,午后较高。体温变化是诊断疾病的一个依据。剧烈运动也能使体温升高。
《漢語大詞典》:边音(邊音)
(1).犹边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 高 、 常 、 崔 、 李 ,诗带边音,粗厉猛起; 张 、 孟 、 贾 、 卢 ,思若语奇,縋幽凿险,皆北方之诗也。”
(2).语音术语。口腔中间通路阻塞,气流从舌头的边上通过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
《漢語大詞典》:咯血
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胸部外伤、肺癌等常有这种症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砚史:“﹝ 王子若 ﹞为 宿迁 王惜菴 刻 高南阜 砚史,歷三年,工未及半,咯血卒。” 洪深 《歌女红牡丹》:“当经众人施救复苏,然自是缠绵床笫,咯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