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盗骨(强盜骨)
指锁骨。旧时抓获强盗后,多用铁丝穿其锁骨,以防逃脱,故称。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马福益 被捕时,用铁练锁其肩骨,俗名强盗骨,以刀洞穿肩骨,繫之以练,解至 长沙 ,观者如堵。”
《漢語大詞典》:钩锁骨(鉤鎖骨)
锁骨。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出三界外乐门》:“若善庄严,不解众生肢节,得佛鉤锁骨相。”参见“ 锁骨 ”。
分類:锁骨
《漢語大詞典》:锁骨(鎖骨)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漢語大詞典》:云门(雲門)
(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古文苑·孔融〈杂诗〉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闕。”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
(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文选·班彪〈北征赋〉:“歷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陆龟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远相寻者》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尚颜 《寄荆门郑準》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6). 蜀 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蜀都赋》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
(7).指谷口。 晋 惠远 《庐山东林杂诗》:“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闢。” 唐 马戴 《早发故山作》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梁书·文学传下·王籍:“﹝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諮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
(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
(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陈师道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訶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锁骨(鎖骨)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漢語大詞典》:缺盆
(1).破缺的瓦盆。《淮南子·说林训》:“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为。”
(2).指盆破。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噬嗑》:“往来井上,甑破缺盆。”
(3).前胸壁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告之后百餘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司马贞 索隐:“缺盆,人乳房上骨名也。”
(4).穴位名。位于缺盆部的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王冰 注:“缺盆,穴名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剌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深令人逆息。”
(5).即覆盆子。说文·艸部:“茥,缺盆也。” 钱坫 斠诠:“今覆盆子也。”参见“ 覆盆子 ”。
《漢語大詞典》:覆盆子
有刺落叶灌木。叶互生,掌状5深。花白色,果实为聚合的小核果,卵球形,熟时红色。中医以果实入药,亦称覆盆子,有补肝肾、固精的作用。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