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咸潮(鹹潮)
海潮。海水咸,故称。 清 谢元淮 《鹾言》诗之七:“砖池汲咸潮,盬盐出之晒。”
分類:海潮海水
《漢語大詞典》:海老
谓海水枯竭。 汉 焦赣 《易林·遯之否》:“海老水乾,鱼鱉尽索,藁落无润,独有沙石。”
分類:海水枯竭
《漢語大詞典》:持蠡
谓拿瓠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 唐 黄滔 《侯博士》:“常测管以推诚,每持蠡而注念。”
《漢語大詞典》:海冰
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國語辭典》:海涂(海塗)  拼音:hǎi tú
河流夹带的泥沙在地势较低平的河流入海处淤积,而形成的浅海滩。
《国语辞典》:海积(海积)  拼音:hǎi jī
海水的堆积作用。可分为海底堆积与海滨堆积。因为海流流速大,沉积粒子粗,堆积较快,所以破浪线至滨线间的堆积粒子最大,而由此向海、陆逐渐减小。
《漢語大詞典》:海蠡
即海螺。旧时军队中用作号角。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国人凶悍,习三川,善鬭。吹海蠡为角。”参见“ 海螺 ”。
谓以瓠瓢测海水的量。比喻见识浅陋,看不见事物的全貌。蠡,瓠瓢。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以筦闚天,以蠡测海”。 明 李东阳 《答镜川先生书》:“执事倘不嫌甲乙之妄,则采而録之,犹宜去其圈点,使后人不以井蛙海蠡为不肖者之誚,则为赐大矣。”
《國語辭典》:海螺  拼音:hǎi luó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腹足目。属大型卷贝。生活于海中,以海胆、海星、贝类为食。其壳可做号角或手工艺品。
《國語辭典》:卤水(鹵水)  拼音:lǔ shuǐ
晒盐用的咸水。常取自海水或由卤地沥出。
《国语辞典》:蠡酌  拼音:lí zhuó
用瓠瓢来酌量海水的深度。比喻见识短浅。《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以管窥天,以蠡酌海。」也作「蠡测」。
《國語辭典》:海震  拼音:hǎi zhèn
因海底或海岸地区发生地震所引起的海底震动。
《漢語大詞典》:七海
佛教指一小世界中位于 妙高山 与七金山之间的七大海水。传说海上盛开香花。亦名内海,与外海即咸海相对。 唐 慧净 《杂言》诗:“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翻译名义集·众山:“﹝ 妙高山 ﹞四宝合成,在大海中,据金轮上,日月之所迴泊,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环峙环列。”
《漢語大詞典》:卤气(鹵氣)
指海水蒸发后产生的不助燃气体。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海水盐:“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於席苇之上。候潮灭顶衝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衝灯即灭,取卤水煎炼。”
《漢語大詞典》:海蓝(海藍)
海水一样的蓝色,湛蓝。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不知是云雀还是百灵,它在高空上宛转飞鸣,可是抬起头来看时,只见一片海蓝,连个鸟雀的影儿也没有。”《人民日报》1958.11.8:“年青的海军战士,穿着海蓝的军服,披着白色的翻领。”
《國語辭典》:汛期  拼音:xùn qí
江河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明。沈德符《野获篇。卷十二。河漕。海运》:「诚以风柔之时,出并海之道,汛期不爽,占候不失,即千艘万橹,保无他患。」
《漢語大詞典》:海井
传说中一种能使海水变为甘泉的宝器。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宝器》:“适有一物如桶而无底,非木非竹,非铁非石……此至宝也,其名曰海井。寻常航海,必须载淡水以自随;今但以大器满贮海水,置此井於中,汲之皆甘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