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烝泄
蒸发。管子·幼官:“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
分類:蒸发
《漢語大詞典》:烟瘴(煙瘴)
亦作“烟瘴”。亦作“烟障”。
(1).瘴气。深山丛林间蒸发出来的湿热雾气,人触之辄病疟。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得存性命。”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 赛卢医 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障地面永远充军。”《三国志平话》卷下:“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 蜈蚣巴蛇,乃蛮地毒物?”
(2).烟瘴地面。旧指西南边远地区。古代常作为发配重犯之所。明史·刑法志一:“充军者, 明 初唯边方屯种。后定制,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清史稿·刑法志二:“ 清 初裁撤边卫,而仍沿充军之名……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烟瘴,俱四千里。”
《漢語大詞典》:土气(土氣)
(1).地气。指从泥土中蒸发上升的气体。国语·周语上:“阳癉愤盈,土气震发。” 宋 梅尧臣 《暴雨》诗:“云薄风回雨点麤,日腥土气随吸呼。”
(2).指土壤的性质。 汉 蔡邕 《京兆樊惠渠颂》:“ 阳陵县 东,其地衍隩;土气辛螫,嘉穀不值。”
(3).指气候。列子·汤问:“土气和,亡札厉。”后汉书·东夷传·挹娄:“﹝ 挹娄 ﹞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南齐书·崔怀慎传:“载丧还 青州 ,徒跣冰雪,土气寒酷,而手足不伤,时人以为孝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4).当地的习俗。 汉 王充 论衡·谴告:“ 赵他 之性,习 越 土气,畔冠带之制。”南齐书·州郡志上:“西界荒餘,密邇寇虏,北垂萧条,土气彊獷,民不识义,唯战是习。”
(5).金、木、水、火、土五气之一。即太阴湿土生化之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凡思心伤者病土气,土气病则金木水火沴之。” 唐 马总 意林卷五:“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
(6).犹俗气。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楼阁界画稍有土气,观此第五叶中,楼阁用红丝作格,似近於俗。”
(7).不时髦。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在 上海 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拿毛巾当作手绢,带出点乡下人的土气。” 魏巍 《东方》第一部十二:“衣服鞋袜都要穿得像个样子,不要让人家笑话我们太土气了。”
《漢語大詞典》:气化(氣化)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岂获上附 伊 颜 ,犹共赖气化。”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刚烈之士贵势莫能加,威力不能变,参乎气化,关乎治体。” 清 顾炎武 《采芝》诗:“不碍风尘际,常观气化交;晨光明虎蹟,夕雾隐鳶巢。”
(2). 中国 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宋 张载 《正蒙·太和》:“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意谓“道”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程遗书卷五:“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意谓气化而生万物之后,各物种就能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太甲二:“气化者,化生也。”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瘴气(瘴氣)
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南朝 宋 鲍照 《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 公刘 《太阳的家乡》:“邻家有个孩子病了,显然是因为衣衫单薄,营养不良等外因诱发的疟疾,人们却议论纷纷,说他一定是遇到瘴气了。”
《漢語大詞典》:晞露
(1).日晒使露水蒸发。 汉 崔駰 《扇铭》:“有圆者扇,诞此秀仪;晞露散霾,拟日定规。”
(2).朝霞。 晋 陆云 《岁暮赋》:“指晞露而怵心兮,衍死生於靡草。” 明 刘基 《蛱蝶行》:“软芳晞露春鲜妍,上有蛺蝶飞翩翩。”
(3).谓沐受雨露滋润。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张左西》诗:“仙掌方晞露,灵乌正转风。”
《漢語大詞典》:盐田
不排水的天然的洼地,其中聚集水和蒸发后留下沉积盐
借助于蒸发制盐的大盐池
《漢語大詞典》:蒸气(蒸氣)
(1).上升的气体。《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
(2).液体或固体(如水、汞、苯、碘)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漢語大詞典》:脉发(脈發)
亦作“脉发”。 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农书曰: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
《漢語大詞典》:卤气(鹵氣)
指海水蒸发后产生的不助燃气体。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海水盐:“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於席苇之上。候潮灭顶衝过,卤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衝灯即灭,取卤水煎炼。”
《漢語大詞典》:浮蒸
气向上蒸发。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当吾在 浪泊 西时,下潦上雾,毒气浮蒸,仰视飞鳶,跕跕堕水中。” 晋 盛弘之 《荆州记》:“ 新阳县 惠泽 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
分類:向上蒸发
《漢語大詞典》:汗气(汗氣)
出汗时蒸发的热气。 茅盾 《子夜》十三:“ 金小妹 抢前一步去开了门, 朱桂英 刚挤进去,就觉得热烘烘一股汗气。”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四:“铿锵的锣鼓骤然一停,麒麟皮掀开,四个汗气蒸腾的小伙子露出笑脸,人群爆发出叫好和鼓掌声。”
《漢語大詞典》:热腾腾(熱騰騰)
(1).热气蒸发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果然拿热腾腾的狗肉来,与公子一同狼餐虎嚥,喫得尽兴。”红楼梦第六二回:“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瓢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緑畦香稻粳米饭。”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炕沿上放着热腾腾的四碗汤。”
(2).形容场面热闹嘈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混了几日,闹烘烘热腾腾的早把父亲信息的事撇在脑后了。”
(3).形容心情激动。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又添人口又添财,富农心中热腾腾,乐滋滋,说不出的舒畅。”
《漢語大詞典》:浓缩(濃縮)
(1).脱水作业之一。用加热等方法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而增加溶液的浓度。
(2).泛指减少事物的不需要的部分,使需要部分的含量相对增加。 秦牧 《散文创作谈》:“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凝炼。” 马识途 《学习会纪实》:“我用笔加以清洗、过滤、浓缩之后,剩下来的也实在不过三、五句。”
《漢語大詞典》:雨量
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未经蒸发、渗透或流失的雨水所积的深度,通常用毫米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