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乐园(樂園)  拼音:lè yuán
1.基督教圣经名词。指天堂,也指伊甸园。希腊文Paradeisos的意译。
2.快乐的园地。如:「幼稚园的宣传单上写著『这里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3.供人游乐的场所。如:「儿童乐园」。
《國語辭典》:伊甸园(伊甸園)  拼音:yī diàn yuán
旧约创世纪中所记载的乐园。园中长著各种好看好吃的果树,中央则种著生命树和知善恶树。有一条河由伊甸流出灌溉乐园。上帝所造的第一对男女亚当与夏娃即居住于园内。在亚当与夏娃尚未偷尝禁果之前,园内生活没有任何的忧愁与痛苦,后来借为人间乐园的代称。如:「你这山居生活简直就像伊甸园一样嘛!」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种学科知识、技能的总称。一声明,指研究语音、语法、修辞的学问;二工巧明,指工艺、数学、天文、音乐、美术等技艺的学识;三医方明,指医药类的学识;四因明,谓逻辑学;五内明,即关于宗教哲学与修持的知识。《大唐西域记》卷二:「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
《漢語大詞典》:五明扇
(1).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 晋 时只限于帝王使用。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五明扇, 舜 所作也。既受 尧 禪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秦 汉 公卿大夫皆得用之。 魏 晋 非乘舆不得用。”神宫中亦有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曰絳节、曰宝盖、曰珠幢、曰五明扇。”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执五明之扇,或捧八宝之盂,环侍左右。”
(2).指团扇。或泛指扇。 隋 卢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唐 乔知之 《长信宫树》诗:“叶映九春华,香摇五明扇。”亦省作“ 五明 ”。 晋 陆机 《羽扇赋》:“昔者 武王 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繫於后,各有託於方圆,盖受则於箑蒲……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
《漢語大詞典》:阿耨
(1).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邹氏 ( 邹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则佛之大千微尘也, 须弥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论》:“乃若《胜论》之言阿耨, 伊壁鉤卢 之言阿屯, 黎布尼 之言毛奈陀,汉语译之,皆云原子。”
(2).见“ 阿耨达池 ”。
《漢語大詞典》:阿耨达池(阿耨達池)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 雪山 在 中天竺国 ;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 阿耨达池 ,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 黄河 盖其一派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达池 ,东从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 缚芻河 ,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 从多河 ,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脑儿 阿耨达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 明 唐顺之 《雪诗和苏韵》之十:“ 葱岭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分類:梵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梵志
(1).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2).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漢語大詞典》:极微(極微)
(1).研求几微。 汉 蔡邕 《太尉陈球碑》:“凡坟素遗训,圣贤立言,掬精极微,无□不究。”
(2).极其微小。
(3).佛教语。梵文的意译,音译“阿拏”、“阿菟”、“阿耨”。指色的最小单位,为色的不可再分的原素。《俱舍论》卷十二:“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4).引申为最小单位的物质或指化学元素。 章炳麟 《无神论》:“鞞世师之説,建立实性,名为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者皆有极微。我、意虽虚,亦在极微之列,此所谓惟物论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若以物言,亦可执有边无边之见。所以者何?现有六十四种极微积为地球,推而极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极微之量果有边际乎,抑无边际乎?”
《國語辭典》:阿鼻  拼音:ā bí
阿鼻地狱的简称。参见「阿鼻地狱」条。隋。智顗《观心论》:「三轮四教从情释,不肯相遂入阿鼻。」
《國語辭典》:正定  拼音:zhèng dìng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八支。谓修习四禅八定。《杂阿含经》卷一八:「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缚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國語辭典》:羯磨  拼音:jié mó
僧团依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务的各种活动。为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业」或「办事」。羯磨和业梵语虽同一字,但在汉译佛典中不只是音译和意译的差别,用法也不同。如:「忏悔羯磨」、「受戒羯磨」。
《国语辞典》:转依(转依)  拼音:zhuǎn yī
佛教用语。梵语āśraya-parāvṛtti的意译。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谓阿赖耶识断除烦恼和所知障的种子,转换成涅槃和智慧的清净种子。因为阿赖耶识是一切烦恼和解脱的依据,所以转换阿赖耶识的性质谓之转依。《唯识三十论颂》:「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證得转依。」
《國語辭典》:圆寂(圓寂)  拼音:yuán jí
佛教用语:(1)修行人灭除烦恼,不再生死轮回的境界。尤其指證悟解脱的佛或阿罗汉的去世。〈一百五十赞佛颂〉:「栗粒以分身,尔乃居圆寂。」也作「涅槃」、「寂灭」。(2)中国一般习惯称出家人的去世。《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道罢,老道人自去殿上烧香扫地,不知玉通禅师已在禅椅上圆寂了。」也作「灭度」、「涅槃」。
《國語辭典》:坐具  拼音:zuò jù
1.可坐的用具,如椅、凳等。《老残游记》第一○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又都是磨得绢光。」
2.佛教僧侣的用具。指铺在位置上供坐卧用的长方形布块。《弥沙塞五分戒本》:「若比丘为戏笑故,藏比丘若衣;若钵、坐具、针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國語辭典》:身子  拼音:shēn zi
1.本身、自己。《儒林外史》第九回:「疑惑一番,不必管他,落得身子乾净,且下乡去照旧看书。」
2.身体。《红楼梦》第四五回:「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检点著,偷空儿歇歇。」《文明小史》第三○回:「我也常见那外省的督抚,到得京城,像是身子缩矮了一段。」
3.身孕。如:「你有几个月的身子了?」
《漢語大詞典》:智度
(1).谓明智而有器量。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一》:“﹝ 高祖 ﹞宽仁爱人,有大智度。”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 赵普 为书记。”
(2).佛教语。梵语的意译。意为“大智慧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善於智度,通达方便。”
《國語辭典》:加持  拼音:jiā chí
佛教用语。谓佛、菩萨的慈悲力,在众生的心田产生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