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百二
有数
以往
过于
有限
万千
升降
而往
一端
一掬
更加
锱铢
大宗
以外
成堆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國語辭典》:以往  拼音:yǐ wǎng
1.将来、以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汉。赵瞱《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自今以往,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吾固戒子大夫敬受命矣!」
2.过去、以前。如:「小妹这次的月考成绩较以往进步。」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國語辭典》:过于(過於)  拼音:guò yú
太、很。《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
《國語辭典》:有限  拼音:yǒu xiàn
为数不多。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以后晓得家业有限,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
《國語辭典》:万千(萬千)  拼音:wàn qiān
1.形容很多、许多。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昨朝不期是他来到,觑了穷神添惊愕,唤即荣贵来临乡临廓,身褴褛,说不得万千寂寞。」也作「千万」。
2.再三叮咛的话。如:「你万千要早睡,否则明早赶不上火车!」也作「千万」。
《國語辭典》:升降  拼音:shēng jiàng
1.上升与下降。《礼记。曲礼上》:「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文选。左思。魏都赋》:「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2.盛衰。《书经。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3.增减。《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漢語大詞典》:而往
(1).以后。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以上。表示数量在某一点之上。荀子·强国:“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彊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脩政矣。” 杨倞 注:“而往,犹已上也。”
《國語辭典》:一端  拼音:yī duān
1.长形物体的一顶点。《淮南子。说林》:「钧之缟也,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絑。」
2.事情的一点或一方面。汉。王充《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3.半匹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句下晋。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漢語大詞典》:一掬
亦作“ 一匊 ”。 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两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胡荽:“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清 丘逢甲 《去岁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诗:“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 闻一多 《收回》诗:“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
《國語辭典》:更加  拼音:gèng jiā
越、愈,用于程度、数量上。《红楼梦》第一回:「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
《國語辭典》:锱铢(錙銖)  拼音:zī zhū
锱与铢都是极小的计算单位,用以比喻极细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卖官鬻爵,取利下尽锱铢。」清。李文炤〈俭训〉:「况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贪,算及锱铢,欲深溪壑。」
《國語辭典》:大宗  拼音:dà zōng
1.大族世家。《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魏书。卷七五。尔朱彦伯传》:「仲远天性贪暴,大宗富族,诬之以反,殁其家口。」
2.周代宗法体系中,以始祖的嫡长为大宗,其他为小宗。《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句下唐。孔颖达。正义:「有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大宗是远祖之正体。」
3.大批。如:「大宗邮件」、「这一大宗货物,将运往美国外销。」
《國語辭典》:以外  拼音:yǐ wài
在某一界限、范围之外。如:「除了你以外,还有谁要去?」
《漢語大詞典》:成堆
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形容数量很多。 唐 李山甫 《牡丹》诗:“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们就像黄昏时候的蚊子,成堆起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