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脱煞
方言。过于;太甚。《海上花列传》第六一回:“故歇 上海 个赌,也脱煞个勿像样,应该要办办哉。” 郁达夫 《一个人在征途上》:“受苦的时间,的确脱煞过去得太悠徐,今年的夏季,只是悲叹的连续。”
《漢語大詞典》:至清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王逸 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 清 王夫之 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國語辭典》:严重(嚴重)  拼音:yán zhòng
1.严谨持重。《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尊重、敬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3.情势紧急危险。如:「事态严重」、「问题相当严重」。
《漢語大詞典》:深求
(1).着意追求。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关市者,固 匈奴 所犯滑而深求也。” 明 方孝孺 《赠王生序》:“供职之暇,輒袖古书从人讲説乎仁义道德之旨而深求之。”
(2).谓过于求全责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韩昌黎 ﹞《羑里操》一篇,末二句云:‘臣罪当诛,天王圣明。’深求圣人,转失之伪。”
(3).深究责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北场口语之多:“ 顺天 乡试,自戊子深求之后,辛卯则 冯临朐 为政,时负海内重望。”
《國語辭典》:淫巧  拼音:yín qiǎo
不正当的巧饰。《书经。泰誓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礼记。月令》:「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國語辭典》:奇技淫巧  拼音:qí jì yín qiǎo
奇异而眩人耳目的技能或事物。《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臣是天朝的大臣,应该按照国家的制度办事。什么火车、轮船,走的虽快,总不外乎奇技淫巧。」也作「奇伎淫巧」。
《漢語大詞典》:深泥
很深的泥泞。周礼·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则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
过于拘泥。《朱子全书》卷六:“经旨要子细看上下文义,名数制度之类,略知之便得,不必大段深泥,以妨学问。”
《國語辭典》:过言(過言)  拼音:guò yán
过分的言论。《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國語辭典》:过节(過節)  拼音:guò jié
1.度过节日。宋。陆游 辛酉冬至诗:「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2.在节日庆贺作乐。《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濯江家送了一担礼来与少卿过节。」
3.嫌隙纠纷。如:「他们之间有很深的过节,很难让他们抛弃恩怨,彼此合作。」
《国语辞典》:不量力  拼音:bù liàng lì
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多指过于高估自己。《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國語辭典》:操切  拼音:cāo qiè
1.威胁、胁迫。《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
2.做事过于急躁。《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漢語大詞典》:甚泰
(1).谓衣着过于宽大不称体。文选·张衡〈东京赋〉:“况初制於甚泰,服者焉能改裁?” 薛综 注:“譬如为人裁衣,始制之洪大,服者得而衣之,何能更小之乎!”
(2).过分。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顺其天性,去其甚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若能酌之旷旨,翦 扬 马 之甚泰,使夸而有节,节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國語辭典》:入魔  拼音:rù mó
1.专注迷恋于某事物,已至失去理智的地步。
2.误入邪道。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钟、谭论诗入魔,李崆峒作诗落套。」
《漢語大詞典》:穷侈(窮侈)
谓过于骄侈。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贤人君子,有众以成其大也。穷侈,丧大夫之位。羣而靡容,容而无所。”
分類:过于
《国语辞典》:太谦(太谦)  拼音:tài qiān
过于谦逊。如:「不必太谦,这是你应得的酬劳。」
《漢語大詞典》:至察
(1).极分明。荀子·礼论:“至文以有别,至察以有説。” 杨倞 注:“言礼之至文,以其有尊卑贵贱之别;至察,以其有是非分别之説。”又引 司马贞 曰:“説,音悦。言礼之至察,有以明鸿杀委曲之情文,足以悦人心也。”
(2).过于明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