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耳目  拼音:ěr mù
1.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國語辭典》:领解(領解)  拼音:lǐng jiè
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的为「领解」。
《國語辭典》:探知  拼音:tàn zhī
探察而后得知。《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杨伦传》:「奏御,有司以伦言切直,辞不逊顺,下之。尚书奏伦探知密事,激以求直。」《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
《漢語大詞典》:明情
了解情况
明明,明面上。例如:这不明情骗我吗?我真糊涂。
《漢語大詞典》:大系
(1).指大的系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引 江希张 《大千图说》:“行星共计一百千万大系……流星之多,倍于行星。”
(2).把某个方面的材料系统汇集,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情况或查检所需资料的书,有时称为“大系”,如《中国新文学大系》
《國語辭典》:调查(調查)  拼音:diào chá
为了解实况所作的考察。如:「调查户口」。
《国语辞典》:校访(校访)  拼音:xiào fǎng
大陆地区指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和反映意见。
《國語辭典》: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观察。《花月痕》第六回:「明经略奏凯班师,一路偕荷生察看形势,增减防兵。」
《漢語大詞典》:分散指挥(分散指揮)
军队分散行动,指挥员不便于了解情况时的指挥方法。分散指挥时,上级只给下级一般原则性的指示,下级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有较大的独立自主的行动权,以便采取适应具体情况的有效行动。
《漢語大詞典》:钓语(釣語)
谓通过言语、发话了解情况。鬼谷子·反应:“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陶弘景 注:“得鱼在於投饵,得语在於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故曰钓语。”
《漢語大詞典》:解剖麻雀
比喻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先选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分析,了解情况。例如: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國語辭典》:明察暗访(明察暗訪)  拼音:míng chá àn fǎng
公开调查,暗中了解。《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去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也作「明查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