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对(相對)  拼音:xiāng duì
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次日,两军相对,各布成阵势。」
2.相称。唐。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著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漢語大詞典》:相望
作宰相的声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陈祖皋:“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门生二人,时同在词林显重,并有相望。”
《國語辭典》:逢迎  拼音:féng yíng
1.接待。《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2.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3.在言语行动上奉承讨好别人。如:「这个人一天到晚就只会逢迎上司,全不顾别人的死活。」
《國語辭典》:一端  拼音:yī duān
1.长形物体的一顶点。《淮南子。说林》:「钧之缟也,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絑。」
2.事情的一点或一方面。汉。王充《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3.半匹布。《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句下晋。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國語辭典》:对立(對立)  拼音:duì lì
1.相对而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2.两种事物互相敌对、排斥、牴触。宋。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至于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國語辭典》:对开(對開)  拼音:duì kāi
1.车、船等由两个地点相向开行。如:「由台北到高雄的火车,每天都有不少对开班次。」
2.白报纸一张三十一英寸长,二十四英寸宽,对分成两半,称为「对开」。
3.店铺相对而开设。如:「他们兄弟俩的店就对开在一条马路上。」
4.大陆地区指一对一的较量。
《國語辭典》:翻车(翻車)  拼音:fān chē
1.用于汲水的水车。晋。傅玄马钧传〉:「先生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宋。陈淳〈答陈伯澡问辨诸丈人心道心之论〉:「问人心无定如翻车流转,无须臾停。」
2.车辆翻覆。如:「天雨路滑,车速过快易导致翻车。」
3.捕鸟的网子。《尔雅。释器》:「罬,谓之罦。罦,覆车也。」晋。郭璞。注:「今之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
4.喻因话不投机,恶语相向而发怒争吵。如:「他们俩人是死对头,常说不到两句话就翻车,而大打出手。」
《漢語大詞典》:衙衙
(1).相向而立貌。 唐 皇甫湜 《题浯溪石》诗:“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瀨。”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四:“‘石屏立衙衙’,案衙衙,立而相向之貌。 吴 谚谓相朝对曰衙衙然也。”
(2).象声词。 明 刘基 《听蛙》诗:“初聆衙衙杂更鼓,渐听嘈嘈成侈多。” 陈三立 《公约过随园故址用前韵》:“ 扫叶楼 头万緑合, 大江 雁去呼衙衙。”
行走貌。《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 洪兴祖 补注:“衙衙,行貌。” 清 龚自珍 《太常仙蝶歌》:“慰此蹇蹇,其来衙衙。”
《漢語大詞典》:首乡(首鄉)
以首相向。犹归向。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羣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 杨倞 注:“志,意也。主所极信率羣臣归向之者,则皆义之志。谓不怀不义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会车(會車)
相向行驶的车辆或列车交错通过同一地点。在单线铁路上,两列车会车时,一般由先到站的列车停车等候,待对方驶来的列车到达,然后开出。俗称交车、错车。 黄宗英 《小木屋》:“悬崖深壑之夜,是这般静、这般静。连会车也极少。”
《漢語大詞典》:相首
回顾相向。文选·宋玉〈神女赋〉:“似逝未行,中若相首。” 李善 注引广雅:“首,向也。” 吕向 注:“言将去未行之间,又迴顾相向。”
分類:回顾相向
《國語辭典》:悬臂(懸臂)  拼音:xuán bì
机械上,一端固定在机身,另一端延伸到机身外部,并可摆动、吊物,有如手臂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苏坐(蘇坐)
东西相向而坐,平坐。有互不拘束之意。苏,通“ 傃 ”。相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国初人尺牘,有 周文煒 与婿 王荆良 一牘云:‘今人无事不苏矣,东西相向而坐,名曰苏坐。主尊客上坐,客固辞者再,久之,曰:求苏坐。’”按,古代礼仪,主北面坐,客南面坐。
《国语辞典》:倒把锄头(倒把锄头)  拼音:dào bǎ chú tou
反手往后锄了一耙。比喻倒戈相向。《金瓶梅》第六九回:「王三官干得好事,把俺每稳在你家,倒把锄头反弄俺每来了!」
《國語辭典》:错车(錯車)  拼音:cuò chē
车辆相向行驶交会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