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抗表
向皇帝上奏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亮 以 建兴 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 卢龙军 节度使检校尚书左僕射 张直方 抗表,请修入覲之礼。”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愿罢万钱之俸,预营五尺之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四:“﹝ 玄奘 ﹞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
《国语辞典》:陆抗(陆抗)  拼音:lù kàng
人名。(西元226~274)字幼节,三国时吴国名将。吴郡吴县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人。陆逊之子,有干才,治军谦冲,深得人心。与晋代羊祜对境而治,互以君子之礼相待,终其任,边疆无事。官至大司马、荆州牧而卒。
《國語辭典》:抗敌(抗敵)  拼音:kàng dí
对抗敌人。如:「伯父正在叙述他当年英勇抗敌的事迹。」《宋史。卷四一八。列传。文天祥》:「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
《漢語大詞典》:抗心
谓高尚其志。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大雅君子,当抗心於三代。”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取材既宏丽,抗心乃渊特。” 清 谭献 《〈明诗录〉序》:“夫尚论作者,蔑不抗心 有唐 ,折衷 杜甫 。”
分類:高尚
《國語辭典》:抗战(抗戰)  拼音:kàng zhàn
1.国家、民族为了求生存,而抵抗敌人侵略的战争。
2.在我国特指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起,至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止的抗日战争。
《漢語大詞典》:抗浮
举瓠。《淮南子·说山训》:“百人抗浮,不若一人絜而趋。” 高诱 注:“抗,举也;浮,瓠也。百人共举,不如一人持之走便也。”
《漢語大詞典》:抗词(抗詞)
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唐 刘禹锡 《史公神道碑》:“尔父沥款於宾筵,尔母抗词於帘下,愿絶姻以立効,其经始启发出於尔心。” 宋 苏轼 《赐新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制》:“ 蜀 使抗词,则 孙权 回顾,嘆 张昭 之不在。”明史·黄得功传:“臣恐在廷诸臣,諂徇者多,抗颜者少,即明白识认,亦不敢抗词取祸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当 万历 末年,抨击七子者甚众, 伯麐 守师説,抗词抵拄。”
《國語辭典》:抗首  拼音:kàng shǒu
举头、昂首。《文选。扬雄。长杨赋》:「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分類:昂首举首
《國語辭典》:拒抗  拼音:jù kàng
抵抗。《北齐书。卷三九。祖珽传》:「贼先闻其盲,谓为不能拒抗。」
分類:抗拒
《漢語大詞典》:抗棱(抗稜)
扬威。文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神灵之威曰稜。”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虽域中治定,玄功载洽於神祇;而閫外抗稜,睿略必当於弔伐。”
分類:扬威
《漢語大詞典》:抗殿
(1).谓高筑殿堂。文选·张衡〈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嵬峩以岌嶫。” 张铣 注:“ 龙首 ,山名。疏之构殿於上,故言抗。抗,举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负朝阳而抗殿,跨灵沼而浮荣。” 吕向 注:“抗,立也。”陈书·高祖纪上:“若夫表里山河,金汤嶮固,疏 龙首 以抗殿,揃 华岳 以为城,杂虑凭焉,彊兵自若。”
(2).高大的殿堂。 唐 刘孝孙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仙字》诗:“飞轩俯松柏,抗殿接云烟。” 唐 赵中虚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芳字》诗:“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
《漢語大詞典》:抗义(抗義)
(1).举义。晋书·王敦传:“ 刁协 、 刘隗 立朝不允, 敦 抗义致讨。”
(2).见“ 抗议 ”。
分類:举义
《國語辭典》:抗议(抗議)  拼音:kàng yì
1.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2.持论正直。《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剿奸回之偪。」
《國語辭典》:高抗  拼音:gāo kàng
1.声调突起、高昂。《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
2.性情高傲。《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恢亦高抗,终身不仕。」
《漢語大詞典》:抗策
谓扬鞭驱马。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揽騑轡以抗策,悵盘桓而不能去。” 唐 储光羲 《终南幽居》诗:“抗策还 南山 ,水木自相亲。”
分類:扬鞭驱马
《漢語大詞典》:抗愤(抗憤)
激昂愤慨。 晋 潘岳 《西征赋》:“ 樊 抗愤以巵酒,咀彘肩以激扬。”文选·范晔〈逸民传论〉:“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不顾,多失其中行焉。” 吕延济 注:“高抗愤怒而不迴顾。”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况輦轂咫尺,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
分類:激昂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