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抗敌(抗敵)  拼音:kàng dí
对抗敌人。如:「伯父正在叙述他当年英勇抗敌的事迹。」《宋史。卷四一八。列传。文天祥》:「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
《漢語大詞典》:当对(當對)
对等;匹敌。尔雅·释诂上“妃、合、会,对也” 晋 郭璞 注:“皆相当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初从东出,住 东安寺 中。 王长史 宿构精理,竝撰其才藻,往与 支 语,不大当对。” 唐 韩愈 《猛虎行》:“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漢語大詞典》:钧敌(鈞敵)
势均力敌;对等。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同人》:“两矛相刺,勇力钧敌。”汉书·佞幸传·董贤:“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
《漢語大詞典》:均敌(均敵)
犹对等。清史稿·礼志十:“ 嘉庆 中, 英 使来朝,已不行三跪九叩礼。厥后成约,儼然均敌,未便以属礼相绳。”
分類:对等
《漢語大詞典》:当匹(當匹)
匹敌;对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知州》:“ 继勋 官品适与 上党郡 品两相当匹,遂以 继勋 为昭义节度。”
分類:匹敌对等
《漢語大詞典》:敌衡(敵衡)
相当;对等。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交和而舍,粮食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惧。”《韩非子·存韩》:“以 秦 与 赵 敌衡,加以 齐 ,今又背 韩 ,而未有以坚 荆 魏 之心。”
分類:相当对等
《漢語大詞典》:敌等(敵等)
对等;平等。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篇二:“天子与圣人敌等,而德之有圣人,位之有天子,则亦初无二理。”
分類:对等平等
《國語辭典》:抗礼(抗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
《國語辭典》:匹敌(匹敵)  拼音:pǐ dí
双方地位对等、实力相当。《左传。成公二年》:「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时虽属丧乱,事贵赏匹敌。」《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漢語大詞典》:均礼(均禮)
行对等之礼。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牧 ( 奚牧 )与 东秦 主 兴 书称‘顿首’,与之均礼。 兴 怒。”
分類:对等等之
《漢語大詞典》:准望(準望)
(1).谓辨正方位。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招 準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
(2).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晋书·裴秀传》:“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自 晋 頠 作準望,为地图之宗,惜其不传於世。至 宋 朱思本 纵横界画,以五十里为一方,即準望之遗意也。”
(3).犹对等,平等。魏书·成淹传:“二国交和既久,南北皆须準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二国之礼,应相準望。” 胡三省 注:“準,揆平之物;又其义,拟也,倣也。对看为望。月有弦望。后汉·律历志:‘分天之中,相与为衡,谓之望。’谓月望,日月正相对,其平如衡。準望之言,义取诸此。”
《國語辭典》:亢礼(亢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也作「抗礼」。
《漢語大詞典》:吾匹
(1).犹我类。指与己地位对等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叔孙 曰:‘ 邾 滕 ,人之私也;我,列国也,何故视之? 宋 卫 ,吾匹也。’乃盟。”
(2).犹我类。指与己志同道合者。 三国 魏 嵇康 《述志》诗之一:“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匹,一本作“ 儔 ”。
《漢語大詞典》:索偶
谓寻求对等。《文选·扬雄〈甘泉赋〉》:“迺搜逑索偶 皋 伊 之徒,冠伦魁能,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相与齐乎 阳灵 之宫。”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索,求也。偶,对也。”
分類:寻求对等
《漢語大詞典》:耦国(耦國)
(1).谓大城足与国都相抗衡。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都如国。”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上:“《閔公二年传》曰‘大都耦国’,即此所云‘耦国’也。”
(2).对等之国。 宋 王禹偁 《拾简牍遗事》:“吾又闻 宋 郑 耦国也,今 宋 飢, 郑 亦饥矣,唯俭者能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