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接待
(1).接纳;相待。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见纳 朋 ,接待以意。”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吴监生 ﹞特地寻他相会,延至寓所,叩其胸中所学,甚有接待之意。”
(2).犹招待。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 元吉 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有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抬头看时,却是 淮南 族中一个哥哥。 满生 连忙接待。”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 马 家也临时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酒,炒了几盘菜,举行了接待的仪式。”
(3).佛教语。谓寺刹对挂单僧人免费供给食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祖圆接待庵》:“二 浙 僧俗,多建接待菴,以供往来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 明 袁宏道 《众香林疏》:“故接待之难,比置菴造像百倍。”
《漢語大詞典》:宾客(賓客)
(1).客人的总称。《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唐 姚合 《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鶯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 春秋 、 战国 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邢昺 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今考周礼·秋官,凡奉使典謁之职,主於大小行人、司仪、象胥诸官,皆典謁四方之宾客者也。”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司马贞 索隐:“《淮南·要略》云 安 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
(5). 东汉 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后汉书·马援传:“ 援 以 三辅 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 上林苑 中,帝许之。”三国志·魏志·李典传:“ 典 从父 乾 ,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 乘氏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依附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东汉 的徒附、附从、义从、客、家客、宾客、部曲等等,都是依附农民的不同称呼。”原注:“ 东汉 豪强地主的‘宾客’,不完全是依附农民,但有时依附农民也称为‘宾客’。”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唐 代始置, 明 代以后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刑部五男, 乂 终郎, 丹 终宾客, 拥 终御史,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 出为宾客分司。”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己丑,詔以 长孙无忌 为太子太师……諫议大夫 褚遂良 为宾客。” 胡三省 注:“太子宾客,正三品,古无此官 唐 始置。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
《漢語大詞典》:相遇
(1).遭遇;相逢。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子禄 御 公子城 , 庄堇 为右……相遇, 城 还。”六韬·分险:“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於险阨之中。” 唐 韩愈 《题李生壁》:“余始得 李生 於 河中 ,今相遇於 下邳 。”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如果竟不相遇,我当直接寄到那边去。”
(2).相合,相待。 唐 白居易 《读谢灵运诗》诗:“ 谢公 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宋 司马光 《石昌言哀辞》:“自始得见至於永诀,其间迭有进退,穷通相遇如一日。”
《漢語大詞典》:相待
(1).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
(2).招待;款待。《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漢語大詞典》:开怀(開懷)
(1).放宽胸怀,能容人;推诚相待,虚心听取意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忘尔大劳,猜尔小利,苟莫开怀,子何不至。”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萧憺 ﹞谓佐吏曰:‘政之不臧,士君子所宜共惜。吾今开怀,卿其无隐!’”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2).心中无所拘束,十分畅快。隋书·房陵王勇传:“我( 隋文帝 )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今日开怀,直吃的沉醉出山寨。” 冰心 《南归》:“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新同志,解放最开怀。”
(3).谓妇女第一次生育。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你一身力气, 金姐娃 还没开怀生养来哩。” 浩然 《艳阳天》第九章:“她从打过门没开怀,偏方秘药吃了无其数,一点事儿没管。”
《漢語大詞典》:开心(開心)
(1).开通思想;启发智慧。 汉 王充 论衡·艺增:“经增非一,略举较著,令恍惑之人,观览采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与汝开心,将来必保聪明。”
(2).谓开露心意,坦诚相待。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原 尝 春 陵 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明史·周忱传:“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徐翁》:“汝往当以吾言开心告之,尽捐夙嫌。”
(3).心情舒畅,快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普天下的妇道,第一件开心的事无过丈夫当着他的面赞他自己养的儿子。” 阿英 《白烟》:“大家听到开心处,就是一阵大笑。”
(4).中医谓开通心窍。 宋 苏轼 《睡起闻米元章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诗:“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 东坡 手自煎。” 宋 苏轼 《石菖蒲赞》:“《本草》: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
(5).花心开放。 宋 梅尧臣 《春寒》诗:“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6).取笑的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唐太守 一时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为意,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开心,陡然疑变。”
(7).取笑;开玩笑。《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老哥,你别拿人开心!”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黑三 :(陪着笑) 潘四爷 ,您别跟我们开心。”
《漢語大詞典》:宾友(賓友)
(1).宾客朋友。晋书·郑袤传:“魏 武帝初 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唐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然谦以裕乎其人,一舆臺之贱,接之若宾友然。”
(2).指以宾客与友人之礼相待。后汉书·公孙述传:“﹝ 隗嚣 ﹞而退欲为 西伯 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 汉 ,喟然自以 文王 復出也。”
《漢語大詞典》:寄怀(寄懷)
(1).寄托怀抱。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於言。” 宋 陆游 《出游归鞍上口占》:“寄怀 楚 水 吴 山外,得意 唐 诗 晋 帖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寄怀既远,吟咏必多。”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序:“一九三六年,余游击於 赣 南 五岭 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2).真诚相待。犹言推心置腹。宋书·谢景仁传:“汝始亲庶务,而任重事殷,宜寄怀羣贤,以尽弼谐之美。”
《漢語大詞典》:推心
(1).以诚相待。 汉 刘向 列女传·明德马后:“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 唐 司空图 《与台丞书》:“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於其人,则未有不坚於著效者。”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介甫 曰:‘陛下以他人为密,而独隐于臣,岂君臣推心之道乎?’”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推戴之心。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分類:推戴相待
《漢語大詞典》:推诚(推誠)
以诚心相待。《淮南子·主术训》:“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象形。”魏书·高祖纪下:“凡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诚御物。”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清史稿·文宗纪:“给事中 苏廷魁 疏请推诚任贤,慎始图终。” 茅盾 《虹》七:“如果人家能够推诚相与,那她即使受点牺牲,也很甘心。”
《漢語大詞典》:师事(師事)
谓拜某人为师或以师礼相待。左传·昭公七年:“故 孟懿子 与 南宫敬叔 师事 仲尼 。”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有缚 广武君 而致戏下者, 信 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南史·儒林传·孔佥:“ 孔僉 , 会稽 山阴 人,少师事 何胤 ,通五经。”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白贞甫 ﹞尝师事 阳明 先生,学该羣籍,蚤擅时名。”
《漢語大詞典》:用情
(1).以真实的感情相待。礼记·祭义:“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裴骃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情,实也。言民化上各以实应。” 晋 何充 《重奏沙门不应尽敬表》:“臣等慺慺以为不令致拜,於法无亏,因其所利而惠之,使贤愚莫敢不用情。”
(2).根据情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 郑玄 注:“讯,言也。用情理言之,冀有可以出之者。”
(3).指根据情理办事。晋书·陆云传:“中尉 该 、大农 诞 皆清廉淑慎,恪居所司。其下众官,悉州閭一介,疏闇之咎,虽可日闻,至於处义用情,庶无大戾。”
(4).循私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刘太真 为 陈少游 行状,比之 齐桓 、 晋文 ,时议喧腾。后坐贡院用情,追责前事,贬 信州 刺史。”宋史·文苑传二·宋準:“翰林学士 李昉 知贡举,擢 準 甲科。会贡士 徐士廉 击登闻鼓,诉 昉 用情,取捨非当。”
(5).犹关心;费心。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太守道:‘常规,冬至节必有贺表到京,例差地方官一员。学士大人若不嫌琐屑,假进表为由,到京也好。’ 东坡 道:‘承堂尊大人用情,学生愿往。’” 清 李渔 《奈何天·倩优》:“区区的尊容,那里相得?又亏了媒人用情,许我央人替代。”
(6).犹言动感情。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官们,你道 三巧儿 被 蒋兴哥 休了,恩断义絶,如何恁地用情?”
(7).指对待情爱。 茅盾 《尚未成功》四:“但是也许‘文艺这娼妇’在惩罚他的‘用情不专’罢。”
《漢語大詞典》:开诚(開誠)
推诚相待;表明诚意。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 李泌 、 陆贄 之徒,则其於道虽未醇,而本其天资之所暗合,亦往往开诚而不欺,恬淡而少欲。”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既去,自春徂夏不雨,民大饥。土寇四起,自称将军,掠良善。 张利民 开诚劝导之。”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布政使衔直隶按察使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公开诚示众,消释羣疑,扶良詰姦,远人宾顺,属郡无事。”
《漢語大詞典》:宾礼(賓禮)
(1).上古朝聘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孙诒让 正义:“谓制朝聘之礼,使诸侯亲附,王亦使诸侯自相亲附也。”
(2).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元 韩奕 《齐天乐·寿内》词:“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何温顺公:“上欲藉其军力,乃延置至 兴京 ,款以宾礼,而以公主妻之。”参见“ 五礼 ”。
(3).谓以上宾之礼相待。国语·周语下:“宾礼赠饯,视其上而从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宾礼名贤,而 张昭 为之雄;交御豪俊,而 周瑜 为之杰。”
(4).引申为敬重。汉书·晁错传:“宾礼长老,爱卹少孤。”晋书·江灌传:“顷之, 简文帝 又以为抚军司马,甚相宾礼。”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 北齐 文宣李皇后 ﹞天性淑惠,为 文宣帝 所宾礼。”
《漢語大詞典》:五礼(五禮)
(1).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孔 传:“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所谓五礼者,正谓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也。”
(2).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礼,吉、凶、军、宾、嘉。”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介万寿之无疆,锡五礼之纯备。”
《漢語大詞典》:披怀(披懷)
(1).敞开胸怀。喻诚心相待。《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投分寄 石 友” 李善 注引 汉 阮瑀《为魏武与刘备书》:“披怀解带,投分託意。”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謨士之筭。”
(2).畅怀。 唐 韦应物 《西郊养疾闻畅校书有新什见赠》诗:“披怀始高咏,对琴转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