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方  拼音:gōng fāng
公平方正。《后汉书。卷二六。牟融传》:「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漢語大詞典》:准望(準望)
(1).谓辨正方位。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招 準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
(2).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晋书·裴秀传》:“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自 晋 頠 作準望,为地图之宗,惜其不传於世。至 宋 朱思本 纵横界画,以五十里为一方,即準望之遗意也。”
(3).犹对等,平等。魏书·成淹传:“二国交和既久,南北皆须準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二国之礼,应相準望。” 胡三省 注:“準,揆平之物;又其义,拟也,倣也。对看为望。月有弦望。后汉·律历志:‘分天之中,相与为衡,谓之望。’谓月望,日月正相对,其平如衡。準望之言,义取诸此。”
《漢語大詞典》:印官
明 清 制度,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官皆用正方印,故称“正印官”或“印官”。其他临时差委以及非正规系统官员,则用长方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如有堆顿廒外,印官到仓,即要查问。” 清 严如熤 《老林说》:“命案相验,牒交印官。”
《漢語大詞典》:反方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国语辞典》:规矩不能方圆(规矩不能方圆)  拼音:guī jǔ bù néng fāng yuán
语本《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后反用其意,即使规矩也不能校正方圆。比喻意志坚定,不可改变。《淮南子。原道》:「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规矩不能方圆,钩绳不能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