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碧野
(1916- )作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抗战期间参加华北游击队。1942年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幸福的人》《蓝色的航程》,长篇小说《丹凤朝阳》等。
《國語辭典》:联大(聯大)  拼音:lián dà
1.联合大学的缩称。我对日抗战期间,沦陷区内的大专院校在后方筹组的大学,收编各校逃亡学生。如:「西南联大」、「西北联大」。
2.联合国大会的缩称,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
《國語辭典》:联合国(聯合國)  拼音:lián hé guó
第二次大战后,由中、美、英、苏等国于西元一九四五年所发起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宗旨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合作。缩称为「联国」。
《漢語大詞典》:札工
抗战时期,边区农村劳动互助组织形式之一。多由当地农民和外来短工组成,人数多少不一,在农忙季节很起作用。
《漢語大詞典》:伴种(伴種)
抗战中的解放区,由地主出土地和全部农本或一部分农本,农民只出劳力或兼出一部分农本,双方依照合约进行耕种,称“伴种”,又叫伙种。 毛泽东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首先在农业为主的方针下,解决了土地问题。他们共有九种办法……第九,利用自己活动的村庄,到处伴种。”
《国语辞典》:北碚  拼音:běi bèi
地名。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方,对日抗战期间,学校、文化机关多迁设于此。
《国语辞典》:秧歌剧(秧歌剧)  拼音:yāng gē jù
一种歌剧。新兴于对日抗战时期。以新编剧本取秧歌形式表演,演出方式简单,并能反映现实。
《漢語大詞典》: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大局,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移师北上。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双方兵力悬殊,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接着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勾结日伪实行联合“剿共”的阴谋,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
《国语辞典》:抗战歌曲(抗战歌曲)  拼音:kàng zhàn gē qǔ
抗战期间,为鼓舞士气,同仇敌忾而谱的爱国歌曲。
《国语辞典》:抗战夫人(抗战夫人)  拼音:kàng zhàn fū rén
谑称之词,指抗战期间,内迁人士在后方重婚所娶的妻子。
《国语辞典》:伪维新政府(伪维新政府)  拼音:wèi wéi xīn zhèng fǔ
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所设伪组织之一,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及南京、上海二市,民国二十七年成立,梁鸿志为行政院长,二十九年取消。
《国语辞典》: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建国纲领)  拼音:kàng zhàn jiàn guó gāng lǐng
民国二十七年,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确定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方针,订立「抗战建国纲领」。外交上期消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治上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准备实施宪政;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以期国防与民生合一;文化上发扬固有道德,提高科学知识。
《国语辞典》:战士授田凭据(战士授田凭据)  拼音:zhàn shì shòu tián píng jù
国民政府于抗战时期发给军人的一种授田凭据。为奖励反共抗俄战士并维持其家属生活,总统特于民国四十年(西元1951)公布「反共抗俄授田条例」,民国四十五年起陆续发放。民国七十九年,立法院正式通过「战士授田凭据处理条例」,并于民国八十年起开始依凭据发给补偿金。其折算标准依身分、年龄、退役或服役等情形,分为一、二、四、十等四种基数,每一基数发给五万元,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由国防部留守业务署负责办理申请事宜,团管区负责发放补偿金,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参与协办。
《国语辞典》:塘沽新港  拼音:táng gū xīn gǎng
在抗战期间,华北沦陷时,日人在溏沽和大沽之间建筑新港。光复后政府继续修筑,称为「塘沽新港」。
《国语辞典》:军人节(军人节)  拼音:jūn rén jié
民国四十四年,政府为纪念国军官兵于抗战期间,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精神,明定以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为军人节。
《国语辞典》:戏剧节(戏剧节)  拼音:xì jù jié
民国三十三年,政府为纪念戏剧界人士对抗战建国大业的贡献,核定每年二月十五日为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