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兵气(兵氣)
(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漢語大詞典》:武气(武氣)
(1).士气。军队战斗的精神、意志。 明 张居正 《答四川总兵刘草塘书》:“又见近日武气不振,故每每曲为保护奬率。”
(2).威武的神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程元玉 抬头看时,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面颜也儘标緻,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
(3).方言。粗气,怒气。 沙汀 《催粮》:“然而正在这个时候, 柯胡子 大声武气走过来了。” 西戎 《纠纷》:“ 张老五 心里说:‘我又不是反革命,敢给我戴上这顶帽子’,想着也来了气,把烟袋锅子往地上一摔,指着 梅梅 ,大气武气说道。”
《漢語大詞典》:气势(氣勢)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鎧带寒霜。”
(2).指声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輦,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苑家口》:“一河承受诸水,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冲撞。”
(3).气概,勇力。鬼谷子·飞箝:“用之於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东观汉记·盖延传:“﹝ 延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你小可如 刘黑闥 、 王世充 。”
(4).气焰,权势。 宋 司马光 《请自择台谏札子》:“且条例司之害民, 吕惠卿 之姦邪,天下之人谁不知之?独陛下与 王安石 未之寤耳。岂可更为之黜逐台諫,以长其威福,成其气势,臣窃为陛下寒心。”《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见 董卓 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王先谦 《孙子馀凌半叔哀辞》:“用事者多贵游公卿之弟,与夫突梯滑稽窥时赴势之士,鲜衣怒马,气势烜赫。”
(5).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閶闔与风生气势, 常娥 交月借光辉。”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无统,弱而无力,其气势无有能相挟相属,会同而入于海者。”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6).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 宋 陆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 司空表圣 论诗有曰:‘愚尝览 韩吏部 诗,其驱驾气势,掀雷决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7).指品质,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种……香、形、色与 蜀 椒不殊,气势微弱耳。”
《漢語大詞典》:士气(士氣)
(1).军队的斗志。汉书·李陵传:“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輦,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陵 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宋书·刘怀肃传:“流矢伤 怀肃 额,众惧欲奔, 怀肃 瞋目奋战,士气益壮。於是士卒争先,临阵斩 振 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 马观国 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汉奸》:“公鼓励兵民,士气方鋭。” 徐迟 《牡丹》:“后来 李印光 指挥了八月攻势,直捣 徐 蚌 。几员赫赫名将都上了阵,士气又旺盛。”
(2).读书人的节操。 宋 陆游 《送芮国器司业》诗:“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嶸未可非。” 宋 陆游 《寄别李德远》诗:“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谢啟昆 ﹞出为 扬州 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
(3).读书人的风气。 明 刘基 《诸暨州重修州学记》:“於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
(4).士人作品的风格。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
《漢語大詞典》:战鼓(戰鼓)
(1).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所击的鼓。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之三:“雪满防旗暗,风传战鼓酣。”
(2).泛指战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是时 淮海 ,战鼓殷酣。”
《漢語大詞典》:声气(聲氣)
(1).声音气息。语本《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颖达 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闻命之日,惭汗悚仄,不能出声气。” 沙汀 《淘金记》十二:“同 彭胖 一桌的有三个茶客……没有一个人出声气。”
(2).指朋友间共同的旨趣和爱好。鬼谷子·中经:“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生即公之季子,侍驾而来,予得以声气求应之义投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倒屣而出,烛之,非他,乃 周生 , 宛平 之名士也,素以声气相善。”亦用于贬义,指官场中的交接往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一时奔走声气者,遂先期辐凑於其门,场屋中多倖进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却一面广交声气,凡是有个红点子的人,他无有不交结的。”
(3).谓以金鼓之声鼓舞士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杜预 注:“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
(4).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汉 王充 论衡·骨相:“相或在内,或在外,或在形体,或在声气。”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司空 南阳 来季德 停丧在殯,忽然见形,坐祭牀上,颜色、服饰、声气,熟是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就是恰纔那一隻空船上,有人在舱里啼哭,像一个女人的声气那。” 鲁迅 《呐喊·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5).指文章的声韵和气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夫才量学文,宜正体製,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自 皇甫持正 、 李南纪 、 孙可之 以后,学 韩 者皆犯之,然其法度之正,声气之雅,较之破度败律以为新奇者,已如负青天而下视矣。” 章炳麟 《辨诗》:“ 汉 世《郊祀》《房中》之乐,有三言七言者,其辞閎丽詄荡,不本《雅》《颂》,而声气若与之呼召,其风独五言为善。”
(6).犹言神情、气概、声势。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视不离乎结襘之间,言不越乎表著之位,声气可范,精神可爱。”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配 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 澹师 昼睡时,声气一何猥?” 孙犁 《白洋淀纪事·女保管》:“没错的地主富农也要求重新讨论他们的成分,想钻空子,声气更恶劣。”
(7).犹言消息或音讯。明史·于玉立传:“海内建言废錮诸臣,咸以东林为归。 玉立 与通声气,东林名益盛。” 张篁溪 《记自立会》:“后与吾师 康南海 先生暗通声气,得 南海 先生之助,宗旨乃稍稍易。”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的一封信》:“希望你们经常地跟其它各地的救亡战士互通声气,以便建筑一列全国规模的抗 日 救亡堡垒。”
(8).犹议论。 清 曾国藩 《原才》:“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嚮,势不能不腾为口説而播为声气。”《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将来任凭你送人也罢,择配也罢,你就有了主权,我也不遭声气。”
《漢語大詞典》:朝气(朝氣)
(1).早晨的阳气。比喻军队初来时的士气。后用以指精神振作、力求进取的气概。孙子·军争:“是故朝气鋭,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 杜牧 注:“阳气生於子……晨朝阳气初盛,其来必鋭。” 陈皞 注:“初来之气,气方盛鋭,勿与之争也。” 明 史可法 《请出师讨贼疏》:“大变之初,黔黎洒泣,绅士悲哀,痛愤相乘,犹有朝气;今兵骄餉詘,文恬武嬉,顿成暮气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维时之革命朝气蓬勃,入伍之分子多抱有牺牲决心者,颇能拼命对敌。” 巴人 《点滴集·唯动机论者》:“青年大都有朝气,对事业有进取心,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
(2).清晨清新之气。 唐 沈佺期 《岳馆》诗:“空濛朝气合,窈窕夕阳开。” 郭沫若 《残春》五:“清冷的朝气还在市中荡漾。”
《漢語大詞典》:军气(軍氣)
军队的士气。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军气休囚,武备多年偃不修。”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九:“ 吴江 军气辉星斗,遗烈新徵王问篇。”
分類:军队士气
《漢語大詞典》:鼓气(鼓氣)
鼓起气势;鼓舞士气。 宋 沈括 《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近岁过之,则舟人鼓气自若,无復向日危惧恂慄之色。”朱子语类卷一三三:“假使自欲如此做,也自鼓气不振。” 曹丹辉 《伟大的历程》:“中央机关的许多干部和一些负责同志也在这里向战士们呼口号鼓气。”
《漢語大詞典》:军歌(軍歌)
(1).军中唱的激励士气的歌。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
(2).由军队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军的歌曲。如:《新四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漢語大詞典》:五卫(五衛)
(1).鼓舞士气的五种方法。逸周书·大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五卫:一、明仁怀恕,二、明智辅谋,三、明武摄勇,四、明材摄士,五、明艺摄官。”
(2).指 元 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五军,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元史·百官志二:“ 至元 十八年,以 蒙古 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之二:“五卫旌旗秋甸里,千官剑珮晓云端。”
《漢語大詞典》:致志
(1).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愿益以继承自任,与诸昆季协心致志,昌义门於百世,扬先德于天下。”
(2).谓振奋士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漢語大詞典》:治气(治氣)
(1).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 。”
(2).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3).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4).犹呕气,生气。 知侠 《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
《漢語大詞典》:饱腾(飽騰)
士饱马腾。形容军需充足,士气高。 清 许承钦 《偏头关》诗:“饱腾超距士,佻捷射雕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不日撤兵 汉口 ,就食 南京 ;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军营保奏大半亲随之人,而兵勇钱粮并不按期给发,以致枵腹跣行,冻馁山谷,几同乞丐,士马何由饱腾。”
《漢語大詞典》:战歌(戰歌)
鼓舞士气的歌曲。 田间 《给一位母亲》诗:“母亲你呵,招着手,和我们一起唱着战歌。”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是今天的东方》:“在危急的战斗中,一边打机关枪,一边高唱着战歌的是他们。” 吴组缃 《山洪》三十:“最后是几个游艺节目,镇口土著游击队唱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