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立
亦作“彊立”。
(1).遇事能明辨不疑。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郑玄 注:“强立,临事不惑也。” 孔颖达 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
(2).引申为专断,自以为是。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攻其瑕而忘其坚,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终其身焉,其于爱憎取舍,若枘凿焉不相易也。”
(3).刚直;刚正。逸周书·官人:“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北史·裴延儁传:“ 泽 本劲直,无所回避……妻亦至性强立,时人以为健妇夫半。”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方是时也,而天下之能忘其势而好恶不妄者鲜矣,能忘人之势而强立不苟者亦鲜矣。”
(4).以强大立足天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康有为 《行庆改会简要章程》二十:“中国今日大变新法,渐望强立,皆皇上舍身所致。”
(5).挺立;屹立。 清 金农 《宣城沈丈画松歌》:“何假 鳧氏 大火来煅成,直榦彊立焉能遭错折。”
《漢語大詞典》:劲正(勁正)
刚正。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旧唐书·裴度传:“ 度 劲正而言辩,尤长於政体,凡所陈諭,感动物情。” 明 方孝孺 《送徐思勉之山东按察司佥事诗序》:“ 思勉 精敏劲正,所奏举皆切时事。”
分類:刚正
《漢語大詞典》:霜气(霜氣)
(1).刺骨的寒气。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钱振伦 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 孟郊 《秋怀》诗:“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清 郑燮 《弘量上人精舍》诗:“残月半天霜气重,晓鐘鸡唱满 东湖 。”
(2).喻刚正威肃之气。南史·陆慧晓传:“ 王思远 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诗:“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宋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柏臺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璫月向低。”
《漢語大詞典》:风骨(風骨)
(1).指人的品格,性格。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 覩之而醉心, 宋祖 闻之而动色。”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后唐 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 萧郎 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
(2).指刚正的气概。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 文襄 诸子,咸有风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文恭 少年浑涵端重, 文达 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3).古典文艺理论术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4).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 汉 魏 风骨, 晋 宋 莫传。”
(5).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格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品藻:“ 许景先 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唐 人五古凡数变,约而举之,夺 魏 晋 之风骨,换 梁 陈 之俳优。”
(6).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 《述书赋下》:“ 开元 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嶸。”
《漢語大詞典》:烈烈
(1).猛火炎炽貌。《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2).鲜明灿烂貌。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3).引申为显豁,显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 、 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4).功业、德行显赫貌。《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 ,不忝皇祖。”
(5).威武貌。《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
(6).刚正貌;坚贞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 ,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
(7).高峻貌。《诗·小雅·蓼莪》:“ 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
(8).引申为雄伟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 ,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9).忧伤貌。《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10).寒冷貌。《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11).象声词。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
《漢語大詞典》:真气(真氣)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
《漢語大詞典》:强项(强項,彊項)
强项:亦作“ 彊项 ”。 1.谓刚正不为威武所屈。后汉书·杨震传:“帝尝从容问 奇 曰:‘朕何如 桓帝 ?’对曰:‘陛下之於 桓帝 ,亦犹 虞 舜 比德 唐 尧 。’帝不悦曰:‘卿强项,真 杨震 子孙。’”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幼海议本》:“ 董兄 如此忠鯁,也不愧 董宣 之强项了。”《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将来回国,有什么交涉,就可以据理力争,虽然不中用,也落一个强项之名。”参见“ 强项令 ”。
(2).犹强横。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冯皮匠》:“强项之徒,知我骤富,或来欺诈。” 郭沫若 《集外·昧爽》:“房中已经薄明,黑暗还在四角强项。”
彊項: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 僵 ”。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漢語大詞典》:强项令(强項令)
指 东汉 光武帝 时 洛阳 令 董宣 。 董宣 为 洛阳 令时, 湖阳公主 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 董宣 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 宣 欲箠杀之。 宣 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 宣 不从。强使顿之, 宣 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光武 能申於 莽 而屈於强项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即偕公子命驾归,矢曰:‘渠即死於是,吾亦不復来矣!’踰年,公卒。此不可谓非今之强项令也。”
分類:东汉洛阳
《漢語大詞典》:忠烈
(1).忠义壮烈。晋书·忠义传·麴允:“ 允 发愤自杀。 聪 嘉其忠烈,赠车骑将军,諡 节愍侯 。”隋书·诚节传·张季珣:“ 季珣 家素忠烈,兄弟俱死国难,论者贤之。” 杨朔 《蓬莱仙境》:“﹝ 任常伦 ﹞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
(2).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南史·刘勔传论:“ 刘勔 出征久抚,所在流誉,行己之节,赴陷为期,虽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 黄 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
(3).忠诚刚正。宋书·朱龄石传:“ 绰 为人忠烈,受 冲 更生之恩,事 冲 如父。”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明 夏完淳 《六哀·侯纳言》诗:“忠烈简迈姿,淡然青云志。”
《漢語大詞典》:义气(義氣)
(1).节烈、正义的气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仇牧 、 孔父 、 荀息 之死节, 公子目夷 不与 楚国 ,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復正之谓也。”宋书·沈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復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 南阳 张公巡 、 高阳 许公 远 ,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鳩武旅,以遏横溃。”
(2).谓刚正之气。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结交重义气:“於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説,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漢語大詞典》:贞烈(貞烈)
亦作“ 贞列 ”。亦作“ 贞栗 ”。 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案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之 秋胡 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於 古冶 ,殉节异於 曹娥 ,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 孟姜 。”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 临江 髯参军,负性何贞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一本作“ 贞烈 ”。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 董昌 竖起双眉,原要责备 申屠女 不能贞烈、从一而终。”
《漢語大詞典》:峭立
(1).陡立,直立。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过 案山 ,山絶高,峭立似城堵。”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这里是一个峭立的石壁,中间陷进去一个峒。”
(2).形容性格刚正。北史·卢伯源传:“昔 太丘 道广, 许劭 知而不顾; 嵇生 峭立, 钟会 遇而絶言。”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君峭立直刚而 露 恂恂朴实,余心喜两君之为人。”
《漢語大詞典》:烈丈夫
刚正有气节的男子。史记·伍子胥列传论:“方 子胥 窘于 江 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 郢 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宋 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其论 盛孝章 、 郗鸿豫 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 明 宋濂 浦阳人物记·忠义篇:“今去之虽数百载,忠刚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凛然如生,非烈丈夫能如是乎?”
《漢語大詞典》:宽饶(寬饒)
(1).宽厚。荀子·富国:“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於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於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后汉书·仲长统传:“老者耄矣,不能及宽饶之俗;少者方壮,将復困於衰乱之时。”
(2).宽大饶恕。后汉书·寇荣传:“愿陛下匄兄弟死命,使臣一门颇有遗类,以崇陛下宽饶之惠。”《再生缘》第二六回:“你如感念宽饶德,到后来,须要公言在法曹。”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否则,在国土收复之后,必须将他们和汉奸一体治罪,决不宽饶。”
(3).宽裕富足。 宋 田况 《内帑策》:“俟乎下民宽饶,大计盈给,盖后内於别藏,歛其餘貲亦不为过也。” 清 刘大櫆 《乞同里捐输以待周急引》:“抑或客游京师而资斧宽饶,抱仁人君子之忧,而情不自已者,悉任捐输。”
(4).指 汉 魏郡 人 盖宽饶 。 盖宽饶 为官刚正,弹劾不避权贵,因直言获罪,自杀。后被视为孤高清正的典型。 唐 戴叔伦 《奉天酬别》诗:“ 宽饶 狂自比, 汲黯 直为邻。” 宋 苏轼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诗:“ 伟节 何须怒, 宽饶 要少和。”参阅汉书·盖宽饶传
《漢語大詞典》:严气(嚴氣)
(1).寒气。文选·谢惠连〈雪赋〉:“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 吕延济 注:“严气,寒气也。” 唐 王勃 《春思赋》:“解宇宙之严气,起亭皋之春色。” 宋 梅尧臣 《垂拱殿起居闻南捷》诗:“一朝严气变和气,初令漏泄飞四方。”
(2).刚正之气。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孰能抱君怀,严气兼正性。”参见“ 严气正性 ”。
分類:寒气刚正
《漢語大詞典》:严气正性(嚴氣正性)
谓气性刚正严肃。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必须严气正性,晓以利害,不许仍作韦脂之态,再説央恳之词。”
《漢語大詞典》:高亢
(1).刚强爽直。左传·文公五年“高明柔克” 唐 孔颖达 疏:“高明,谓人性之高亢明爽也。” 宋 曾巩 《〈洪范〉传》:“人之为德高亢明爽者,本於刚,而柔有不足也;故济之以柔克,所以救其偏。” 王统照 《沉船》:“她那高亢坚强的性格往往蔑视她丈夫的怯懦怕事。”
(2).刚正戆直。东观汉记·杜林传:“及至 汉 兴,因时宜,趋世务,省烦苛,取实事,不苟贪高亢之论。”魏书·李彪传:“而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宋 林逋 《隐居秋日》诗:“高亢可能称独行,穷空犹拟赖斯文。”明史·郑履淳传:“高亢暌孤,乾坤否隔。”
(3).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顺义县》:“或谓县城地位高亢,如磨盘然。”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地属高亢,则宜多种赤米。”
(4).昂扬,响亮。 明 吴宽 《〈石田藁〉序》:“古今诸体,各臻其妙。溪风渚月,谷靄岫云,形蹟若空,姿态倐变,玩之而愈佳,揽之而无尽。所谓清婉和平高亢超絶者兼有之。” 巴金 《家》十七:“甚至 淑英 清脆的女音也并未溶化在 觉民 的高亢的男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