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子姓  拼音:zǐ xìng
子孙。《礼记。丧大祭》:「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新唐书。卷一○七。吕才传》:「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國語辭典》:继体(繼體)  拼音:jì tǐ
嗣位、继承王位。《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汉书。卷八六。师丹传》:「先帝暴弃天下而陛下继体,四海安宁,百姓不惧。」
《國語辭典》:良家子  拼音:liáng jiā zǐ
1.良民。古代称不属发配流徙的罪犯,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公族子弟。《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出焉。」唐。杜甫 悲陈陶诗:「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2.家世清白的女子。《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唐。杜甫 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國語辭典》:良家  拼音:liáng jiā
1.清白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系良家,甚为可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良家是人,妓女亦是人,托业虽卑,当初天地生人,却是一样。」
2.豪富之家。《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唐。尹知章。注:「良家,谓善营生以致富者。」
《漢語大詞典》:孤遗(孤遺)
指无父母的子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不忍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孔衍 《汉魏春秋》:“或劝 备 劫将 琮 及 荆州 吏士径南到 江陵 , 备 答曰:‘ 刘荆州 临亡託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惨虐孤遗,离间骨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忠鲠:“兄弟孤遗相长,不忍失意。”旧唐书·王锷传:“ 王稷 一旦捐躯,须録孤遗。”
《漢語大詞典》:息胤
子嗣;子女。旧唐书·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祸及此妇人,其如之何?” 清 陈确 《与同社书》:“若乃家运之有兴废……息胤之有繁耗,或由人事,或由天命,祸福之机,何可深论!”
分類:子嗣子女
《漢語大詞典》:亲骨血(親骨血)
指亲生的子女。 明 徐渭 《渔阳三弄》:“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是姓 刘 的亲骨血,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瓮鮓鱼虾。”
分類:亲生子女
《国语辞典》:禽犊之爱(禽犊之爱)  拼音:qín dú zhī ài
比喻人疼爱自己的子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这真叫做禽犊之爱!适所以害之耳。」
《國語辭典》:大男小女  拼音:dà nán xiǎo nǚ
儿女。亦指男女。《孤本元明杂剧。东平府。第二折》:「谢天谢地好收成,大男小女笑欣欣,共乐良辰因岁稔,同酬元夜为时登。」《西游记》第一二回:「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著誇奖。」
分類:子女
《國語辭典》:三窝两块(三窩兩塊)  拼音:sān wō liǎng kuài
1.异母子女众多。《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狄亲家房中又没有七大八小,膝下又没有三窝两块,只有一男一女。」
2.三妻四妾。《金瓶梅》第七六回:「常言道『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著就抹著,如何没些气儿?」
《國語辭典》:骨肉  拼音:gǔ ròu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
《國語辭典》:上人  拼音:shàng rén
1.道德智慧在一般人之上的人。汉。贾谊《新书。卷九。修政语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2.主人、居上位的领导者。《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正乱》:「上人正一,下人静之,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明。谢肇制《五杂组。卷一四。事部二》:「贝锦一成,泣血剖心,上人终不见信。」
3.本是尊称修行、智慧都很卓越的高僧,亦用以敬称一般出家人。《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宋。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漢語大詞典》: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國語辭典》:寒泉之思  拼音:hán quán zhī sī
语本《诗经。北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比喻感怀母恩的深切思念。《三国志。卷三四。蜀书。二主妃子传。先主甘后传》:「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
《國語辭典》:家法  拼音:jiā fǎ
1.师徒授受自成一家之说的学风。后泛指学术、文艺相传的流派风格。《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漢語大詞典》:所出
(1).从何而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李善 注:“言卒然復有惊愕之异物,从旁而出,不知所从来。”
(2).谓出主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3).指出产的物品。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亦指生育的子女。红楼梦第九五回:“但 元妃 并无所出,惟諡曰 贤淑贵妃 。”
《國語辭典》:子来(子來)  拼音:zǐ lái
不召自来,如子女趋前侍奉父母。《诗经。大雅。灵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文选。钟会。檄蜀文》:「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