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内平
内溃
内含
内参
侵入
穿入
腑脏
安内
内容
内睦
空调
内备
地热
子墙
朱里
《漢語大詞典》:内平
(1).谓中国境内各诸侯国和平安定。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杜预 注:“内,诸夏;外,夷狄。”
(2).谓平定内部,使安静无事。《公羊传·成公十六年》:“ 公子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 何休 注:“和平其臣民,令专心于负芻。”
(3).星官名。属星宿,共四星,今属小狮座。晋书·天文志上:“爟北四星曰内平,平罪之官,明刑罚。”
《漢語大詞典》:内溃(内潰)
(1).犹内乱。汉书·王莽传下:“ 刘歆 、 王涉 皆自杀。 莽 以二人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后汉书·隗嚣传:“大司马 董忠 、国师 刘歆 、卫将军 王涉 ,皆结谋内溃。”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曩者 汉 室内溃,四海圯裂。”
(2).指内部崩溃。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一方面争取时间加强抗战力量,同时促进和等候国际形势的变动和敌人的内溃,以便举行战略反攻,驱逐 日 寇出 中国 。”
《國語辭典》:内含(內含)  拼音:nèi hán
内部蕴含、内在涵养。《南史。卷三九。刘勔传》:「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國語辭典》:内参(內參)  拼音:nèi cān
1.太监。《北齐书。卷八。幼主帝纪》:「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资治通鉴。卷一七○。陈纪四。宣帝太建三年》:「太后怒,遣使就内省以弓弦绞杀子琮,使内参以库车载尸归其家。」
2.只供一部分特定人员阅读的资料。如:「此为单位内参,非全部人员可以随意调阅。」
《國語辭典》:侵入  拼音:qīn rù
1.进犯。《书经。泰誓》中「侵于之疆」句下汉。孔安国。传:「言我举武事侵入纣郊疆伐之。」《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其后汉方南诛两越,不击匈奴,匈奴亦不侵入边。」
2.未经允许而进入。如:「有人侵入禁区,请尽速将其驱离。」
《漢語大詞典》:穿入
深入到…的内部
克服阻力而进入
《國語辭典》:腑脏(腑臟)  拼音:fǔ zàng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國語辭典》:安内(安內)  拼音:ān nèi
安定内部的乱事。《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分類:安定内部
《國語辭典》:内容(內容)  拼音:nèi róng
1.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相对于形式而言。如:「这份合约的内容请务必遵循。」
2.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所含的意义或精神。相对于形式、技巧而言。如:「这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漢語大詞典》:内睦
谓使内部和睦。国语·晋语六:“吾闻之,为人臣者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盍姑谋睦乎?”明史·礼志十:“内睦宗族,外和乡里。”
分類:内部和睦
《國語辭典》:空调(空調)  拼音:kōng tiáo
使建筑物内空气洁净,并保持适当温度、湿度的一种处理方式。参见「空气调节」条。
《國語辭典》:内备(內備)  拼音:nèi bèi
在内部设立防备,防止外敌入侵。《新五代史。卷六一。十国世家。吴》:「温急召信至广陵,以为左统军,托以内备,遂夺其地。」《三国演义》第三○回:「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
分類:内部防备
《國語辭典》:地热(地熱)  拼音:dì rè
由地球内部传至地表附近,可供利用的热能,也称为「地热能」。
《漢語大詞典》:子墙(子牆)
院落内部的小墙。《水浒传》第四二回:“青衣前引便行。 宋江 随后跟下殿来。转过后殿侧首一座子墙角门,青衣道:‘ 宋星主 ,从此间进来。’”
分類:院落内部
《漢語大詞典》:朱里(朱裏)
(1).红色的衬里。周礼·夏官·弁师:“弁师掌王之王冕,皆玄冕朱里延纽。”礼记·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辟。”新唐书·车服志:“金根车者,常行所乘也,紫油纁,朱里通幰。”
(2).谓内部为红色。 汉 马融 《长笛赋》:“鍯硐隤坠,程表朱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漆:“其朱里者仰而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