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展读(展讀)
犹阅读。 宋 秦观 《答傅彬老简》:“发函展读,殆不能释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适 葛 闻 温 菊变緑,讶之,躬诣其斋,见词便取展读。” 郭沫若 《落叶·第二十七信》:“我赶快到无人的空室里开来展读了。”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循行
(1).巡视;巡行。循,通“ 巡 ”。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既而,从轻骑循行田亩,劝民耕农。”
(2).指巡视人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碑补史所不及:“ 河南 尹下有循行一百三十人, 莲勺 左卿有秩, 池阳 左卿有秩云云,皆史所无。”
(3).品行美好。亦指好的德行。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然则循行论议之士,得不遇于嫉妒之名,免于刑戮之咎者,盖其幸者也。”汉书·陈汤传:“ 汤 待迁,父死不犇丧,司隶奏 汤 无循行。”
(4).遵行,照办。《元典章·吏部四·除授送赴各路祗受》:“除授官员,今吏部行下合属勾请,赴都省授除。都省议得,若依前例循行,缘去年奏准听候,若便勾请,各官往復生受。”
谓阅读。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时不用兵皆乐乡,念我贫居天子庠,抱经临案空循行,貌垢不洗颜苍苍。”
《漢語大詞典》:披读(披讀)
阅读。南史·张缵传:“兄 缅 有书万餘卷,昼夜披读,殆不輟手。” 唐 王昌龄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诗:“披读了不悟,归来问 嵇康 。” 宋 欧阳修 《与张秀才第一书》:“前日辱以诗赋杂文启事为贄,披读三四,不能輒休。” 袁庙 祝鮀 《辛亥革命徵信录》:“余逐日披读《字林报》《泰晤士报》《大陆报》《文匯报》,分别録存。”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观看(觀看)
(1).参观;观察;观赏。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御 勤政楼 大酺,纵士庶观看。”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则听得 秦 邦使命到 邯郸 ,要无瑕玉璧相观看。”《水浒传》第六回:“﹝ 鲁智深 ﹞观看之间,只见树影里一个人探头探脑,望了一望,吐了一口唾,闪入去了。”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娘子和 姚奶奶 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一面走,一面观看那新发达的市面。”
(2).阅读。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念世间无有读得 李氏 所观看的书者,况此间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清早起来,也无心想观看书史,忙忙梳洗了,即望园东墻边来。”
《漢語大詞典》:诵观(誦觀)
阅读。 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 子高 足下:辱赐教,奬劳甚渥,反復诵观,慙生於心。”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览读(覽讀)
阅读。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覆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矇。”三国志·吴志·阚泽传:“ 权 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 泽 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 贾谊 《过秦论》最善, 权 览读焉。”北史·儒林传·李业兴:“ 业兴 爱好坟籍……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深博。”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观读(觀讀)
阅读。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若夫 陆贾 、 董仲舒 论説世事,由意而出,不假取于外,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省读(省讀)
犹阅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 晋 家渡 江 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省读,故不见也。”隋书·长孙览传:“ 武帝 在藩,与 览 亲善,及即位,弥加礼焉,超拜车骑大将军,每公卿上奏,必令省读。”北史·李德林传:“ 隋文 省读讫,明旦谓 德林 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诵览(誦覽)
犹阅读。 晋 干宝 《〈搜神记〉序》:“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絶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分類:阅读
《漢語大詞典》:阅看(閲看)
阅读;阅览。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伏愿皇上乾纲独断,迅赐施行。并请将此摺发交 惠亲王 、 惇亲王 、 醇郡王 等公同閲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 尹先生 听了,便从靴掖儿里寻出一张抄白的通行上諭,递给 邓九公 送给姑娘閲看。”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以《文学》的投稿之多,是应该有多人阅看,退还的。”
分類:阅读阅览
《漢語大詞典》:读书(讀書)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一览(一覽)
(1).一看;阅读一遍。后汉书·祢衡传:“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新唐书·苏颋传:“ 頲 字 廷硕 ,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輒覆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今始择其上乘者:古体则标其题,近体则摘其句。閲者可一览瞭如矣。”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七:“必须在文辞的组织上有可以代替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可以代替分段分行写的作用,始能使人一览了然。”
(2).举目纵观。 唐 杜甫 《望岳》诗:“会当凌絶顶,一览众山小。” 宋 苏轼 《自清平镇游楼观》诗:“此台一览 秦 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沙汀 《忆贺龙》三四:“依照 贺龙 同志的意思,这样捷便得多,而且可以一览初春的北方原野。”
(3).用图表或简明文字写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作书名。如:《北京名胜古迹一览》《世界各国主要经济情况一览》
《漢語大詞典》:掩卷
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北史·刘献之传:“﹝ 献之 ﹞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 杨 墨 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其小也。’”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纵横万餘卷,临纸但挥手。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邹荻帆 《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读诗时,还往往读了某几句,或某一节之后,掩卷沉思,猜摸着作者会如何展开下面的诗章。”
《漢語大詞典》:书签(書籤)
见“ 书籤 ”。
亦作“ 书签 ”。
(1).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二:“笔架霑窗雨,书籤映隙曛。” 清 唐孙华 《笔床》诗:“ 湘 竹离离欲作堆,书籤砚匣自追陪。”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2).指代书籍。 唐 李商隐 《哭刘司户》诗之一:“酒瓮凝餘桂,书籤冷旧芸。”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诗:“忽闻 华峯 大呼至,排闥倾几翻书籤。”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埕古松歌》:“书签画轴纷披久,凉阴謖謖风生肘。”
(3).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小薄片。多用纸或赛璐珞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册天天被五小姐捧进捧出的 日本 书的美术书签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动半步。”
《漢語大詞典》:废书(廢書)
(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