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名(虛名)  拼音:xū míng
1.与事实不符的声誉。《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周党传》:「伏虚妄之罪,而敢私窃虚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全亏几十年考校的高,有些虚名,所以他们来请。」
2.徒有其名,而无实权或作用。《魏书。卷三五。崔浩传》:「姚兴好养虚名,而无实用。」
《國語辭典》:枉担虚名(枉擔虛名)  拼音:wǎng dān xū míng
空有虚假的名声或名分。意谓名实不符。《野叟曝言》第八二回:「现在这两位姨娘,也是枉担虚名的。」
《國語辭典》:徒负虚名(徒負虛名)  拼音:tú fù xū míng
空有名声,而无内涵。指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也作「徒有其名」、「徒有虚名」。
《國語辭典》:徒有虚名(徒有虛名)  拼音:tú yǒu xū míng
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老残游记》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学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也作「徒负虚名」、「徒有其名」。
《漢語大詞典》:徒拥虚名(徒擁虚名)
见“ 徒有虚名 ”。
《國語辭典》:徒有虚名(徒有虛名)  拼音:tú yǒu xū míng
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老残游记》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学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也作「徒负虚名」、「徒有其名」。
《國語辭典》:徒有虚名(徒有虛名)  拼音:tú yǒu xū míng
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老残游记》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学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制胜处。」也作「徒负虚名」、「徒有其名」。
《國語辭典》:蜗角虚名(蝸角虛名)  拼音:guā jiǎo xū míng
比喻微不足道的浮名虚誉。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国语辞典》:浪得虚名(浪得虚名)  拼音:làng dé xū míng
空有他人的赞誉,然却无真实本领。如:「董事长夫人照顾员工,有求必应,博得『妈祖婆』的尊称,绝非浪得虚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事虽如此,只是袁尚宝相术可笑,可见向来浪得虚名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