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分類:虚名
《漢語大詞典》:虚声(虚聲)
(1).虚名;虚誉。韩非子·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尝 、 朱仲昭 、 顾季鸿 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宋 陈师道 《别黄徐州》诗:“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若不是他引我进去相见呵,万一谬採虚声聘定了,把鸞凰效,兀的不是神仙魑魅同偕老。”
(2).假话;空话。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臣伏见赦令节文,周备纤悉,空文虚声,溢於视听,而实功惠未有分寸及於苍生。” 唐 罗隐 《塞外》诗:“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金史·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传论:“异时伐 宋 , 唐州 之役丧师七百,主将 讹论 匿之,而以捷闻。御史 纳兰 纠之, 宣宗 奬御史,而不罪 讹论 ,是君臣相率而为虚声也。”
(3).虚假的声势。 宋 司马光 《言西边上殿札子》:“ 谅祚 又数扬虚声以惊动边鄙,而将帅之臣率多懦怯,别无才谋以折衝御侮,只知多聚兵马以自卫其身。” 明 袁宏道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诗:“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 朝鲜 政府亲 美 疏 俄 仇 清 恶 日 , 满清 依 俄国 虚声援助, 日本 得 美国 实力支持, 中 日 斗争愈益紧张。”
(4).空谷间传出的回声。 唐 姚崇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诗:“川鳧连倒影,巖鸟应虚声。”
《漢語大詞典》:空名
虚名。战国策·齐策三:“夫剬 楚 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 唐 韩翃 《赠李翼》诗:“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与其负空名,倒不如真的去赚这许多进款。”
分類:虚名空名
《漢語大詞典》:假名
(1).假借名义。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2).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3).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4).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5).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漢語大詞典》:空声(空聲)
(1).虚名。三国志·魏志·王脩传“百姓称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孤惧有此空声冒实,淫鼃乱耳。”
(2).谣言。宋书·沈攸之传:“若 钱溪 实败,万人中应有逃亡得还者,必是彼战失利,唱空声以惑众耳。”
分類:虚名谣言
《漢語大詞典》:白望
(1).虚名。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
(2). 唐 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 宋 梅尧臣 《朝天行》:“大夫言斡天关迴,黄门白望颜色死。” 清 赵翼 《风气》诗:“白望兴无赖,朱提妬有餘。”
(3).狗名。西京杂记卷四:“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漢語大詞典》:浮誉(浮譽)
犹虚名。宋书·袁湛传:“上量能以审官,不取人於浮誉。”宋史·苏轼传:“ 法正 曰:‘ 靖 之浮誉,播流四海。’” 明 张居正 《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其有弄虚文,事趋謁,剥下奉上,以要浮誉者,考语虽优,必寘下等。” 清 侯方域 《谢安论》:“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
分類:虚名
《漢語大詞典》:华誉(華譽)
虚誉;虚名。后汉书·马融传:“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 李贤 注:“华誉,虚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故 宋玉 合其延灵之精声,智士招其独见之远谋。”
分類:虚誉虚名
《漢語大詞典》:空誉(空譽)
虚名。后汉书·符融传:“ 融 恐其小道破义,空誉违实,特宜察焉。”
分類:虚名
《漢語大詞典》:窕名
犹虚名。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外交不求其实,窕名况乎域中,更相宠神,日绳其美,甚无谓也。”
分類:虚名
《漢語大詞典》:浮称(浮稱)
虚名。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 许靖 是也…… 靖 之浮称,播流四海。”
分類:虚名
《漢語大詞典》:虚名
(1).与实际不符的声誉。鹖冠子·度万:“虚名相高,精白为黑。” 汉 徐干 中论·亡国:“ 莽 之为人也,内实姦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 莽 亦卒以灭亡。” 宋 秦观 《财用上》:“ 晋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 茅盾 《八十自述》诗:“忽然已八十,始愿所未及。俯仰愧平生,虚名不副实。”
(2).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卫君 入朝於 周 , 周 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 辟疆 。’ 周 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 仲尼 闻之曰:‘远哉禁偪,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文选·古诗〈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復何益。” 吕延济 注:“言其心不固如磐石,虚有朋友之名,復何益也。” 宋 司马光 《论夏竦谥第二状》:“议者将以謚为虚名,何害借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有实权而不能用,则不得窃皇帝之虚名也。”
(3).犹空言。战国策·韩策一:“ 公仲 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 秦 也;以虚名救我者, 楚 也。恃 楚 之虚名,轻絶强 秦 之敌,必为天下笑矣。’”吕氏春秋·审应:“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宋 苏轼 《淡轩铭》:“其自谓丛林之一害,岂虚名也哉。” 明 刘基 《郁离子·八骏》:“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漢語大詞典》:强名
亦作“彊名”。 犹盛名。 唐 独孤及 《题玉潭》诗:“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比德。唯当寂照心,可并奫沦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亦作“彊名”。 勉强称做;虚名。语出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唐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诗:“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唐 陆龟蒙 《看压新醅寄怀袭美》诗:“尊中若使常能渌,两綬通侯总强名。” 宋 杨万里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伯小酌》诗:“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村酒今冬胜虚度,霜风一夜办新晴。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孤城斗大,眇在穷山之颠;烟火萧然,强名曰县。”
《漢語大詞典》:好名
爱好名誉;追求虚名。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清 李渔 《慎鸾交·贿蔑》:“那些好名的妓女,箇箇都来嘱託,要我去攛掇文人,把他定做榜首。”
《漢語大詞典》:钓名(釣名)
作伪以求虚名。管子·法法:“钓名之士,无贤士焉。”汉书·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颜师古 注:“钓,取也。言若钓鱼之谓也。”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夫隐者固非钓鱼而钓名耳,老夫何与焉!”
分類:作伪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