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漢語大詞典》:春秋笔(春秋筆)
相传 孔子 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宋 刘辰翁 《读社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史馆赋诗》:“老夫参秉春秋笔,不作諛词取世讥。” 郁达夫 《青岛杂事诗》之十:“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國語辭典》:富春秋  拼音:fù chūn qiū
正当少壮的时候。唐。皇甫枚《王知古》:「秀才轩裳令冑,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漢語大詞典》:富于春秋(富於春秋)
谓年少,年轻。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 悼惠王 富於春秋, 参 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后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李贤 注:“春秋谓年也。言年少,春秋尚多,故称富。”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太后以帝富於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载。”亦省作“ 富春秋 ”。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 韦生 富春秋,洞澈有清识。” 宋 王安石 《次韵叶致远》:“明时君尚富春秋,岂比衰翁远自投。”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忆当年, 周 与 谢 ,富春秋。”
分類:年少年轻
《漢語大詞典》:春秋科
春秋取士的科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吴元中 丞相在辟雍,试经义五篇,盖用《字説》……及作相,上章乞復春秋科,反攻 王氏 。”
分類:取士科目
《分类字锦》:五百春秋
庄子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释文冥灵木名也
分类:杂木
《分类字锦》:无意春秋(无意春秋)
傅咸蜉蝣赋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
分类:杂虫
《国语辞典》: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拼音:lǚ shì chūn qiū
书名。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有汉高诱注。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也称为「吕览」。
《国语辞典》: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  拼音:chūn qiū dà yī tǒng
春秋一书重视天下一统,强调诸侯统属于天子。《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国语辞典》: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  拼音:chūn qiū zuǒ shì zhuàn
左传》的别名。参见「左传」条。
《国语辞典》:左氏春秋  拼音:zuǒ shì chūn qiū
左传的别名。参见「左传」条。
《国语辞典》:蟪蛄不知春秋  拼音:huì gū bù zhī chūn qiū
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或见识短浅。《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国语辞典》:晏子春秋  拼音:yàn zǐ chūn qiū
书名。作者不详,八卷。书中皆述晏婴遗事,旧题晏婴撰,盖后人摭集成书而托名于晏婴。简称为「晏子」。
《国语辞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  拼音:wú yuè chūn qiū
书名。汉赵晔撰,十卷,梁天祜注。叙述春秋时吴越二国攻战事。文辞丰蔚,颇类小说家言。
《国语辞典》:春秋儿(春秋儿)  拼音:chūn qiū ér
春秋二季,寒暖宜人,故常合而称之。如:「现在欧洲天气太冷,不如等春秋儿再去。」
《国语辞典》:春秋配  拼音:chūn qiū pèi
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商人姜韶之女秋莲,遭继母贾氏虐待,逼往山涧取芦柴,书生李华见其悲苦而赠银。秋莲归,贾氏诬女不贞,欲鸣官,秋莲乘夜逃奔尼痷。经过一连串事件后,继母贾氏等被判罪,李华受荐为翰林学士,终与秋莲奉旨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