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國語辭典》:明府  拼音:míng fǔ
1.官府。《管子。君臣上》:「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唐。尹知章。注:「府谓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明法,故曰明府之法。」
2.汉代对太守,唐代对县令的尊称。《后汉书。卷二七。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赞公少公》:「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國語辭典》:化生  拼音:huà shēng
1.出生,从一种形体变化而产生新形体。《易经。咸卦。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资治通鉴。卷八二。晋纪四。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
2.佛教四生之一。指无须依托,因业力而出现者,如诸天神及地狱中的受苦者。南朝梁。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唐。可空图偶书诗五首之四:「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正史  拼音:zhèng shǐ
《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如二十四史。《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漢語大詞典》:老泉
宋 苏轼 自号。亦有以为 苏洵 别号者,实误。参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一·老泉为子瞻号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國語辭典》:书社(書社)  拼音:shū shè
1.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将社内户口书于版籍,称为「书社」。《左传。哀公十五年》:「因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晋。杜预。注:「二十五家为一社,籍书而致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2.读书作诗的会社。宋。苏轼〈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3.书店或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一窠
(1).犹一丛。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斩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
(2).一棵。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四:“敕赠一窠红躑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 扬州 所居堂前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
(3).一个巢。 唐 白居易 《秦吉了》诗:“鳶捎乳燕一窠覆,鸟啄母鷄双眼枯。” 唐 苏涣 《变律诗》:“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
(4).犹一方。 唐 唐求 《赠行如上人》诗:“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按:旧时烧香有以方铜炉将香末印成印信状而燃烧者,如篆文心字香或寿字香,故云。
《國語辭典》:祭典  拼音:jì diǎn
1.祭祀的礼仪法度。《礼记。月令》:「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脩祭典。」
2.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国语。楚语上》:「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
《漢語大詞典》:丰年兆(豐年兆)
丰年的瑞兆。俗谓瑞雪兆丰年,亦有以春雨或雾淞为丰年瑞兆的。 南唐 李中 《喜春雨有寄》诗:“最怜滋壠麦,不恨溼林鸎;父老应相贺,丰年兆已成。” 宋 强至 《诘朝雨寒密雪杂下辄成一篇呈诸匠者幸赐光和》诗:“真宰恩先漏,丰年兆逆占。” 明谢谠《四喜记·喜逢甘雨》:“玄冥已报丰年兆,对酒且开怀抱,醉听前村喜雨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继閲类书载 齐 谚云:‘霜淞如雾淞,贫儿备饭瓮。’亦以此为丰年兆。”亦省作“ 丰兆 ”。 宋 宋祁 《和枢密晏太尉〈元日雪〉》:“丰兆欢歌谁不尔,百官兼放五门朝。” 元 戴良 等《甲辰元日对雪联句》:“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飞花;殆似呈丰兆,还如献岁华。”
《國語辭典》:刊误(刊誤)  拼音:kān wù
订正文字的谬误。也作「勘误」。
《國語辭典》:杂兴(雜興)  拼音:zá xìng
即兴而起的片段思绪、感怀。如:「杂兴诗」。也称为「杂感」。
《漢語大詞典》:持有
掌管,保有
保有以防价格上涨
《國語辭典》:侧理纸(側理紙)  拼音:cè lǐ zhǐ
古代一种纸的名称,因纹理纵横斜侧得名。也称为「苔笺」。
《漢語大詞典》:从公歌(從公歌)
诗·鲁颂·泮水。因诗中有“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句,故称。诗颂 鲁僖公 之贤,后有以称颂朝廷者。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司礼》:“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 仇兆鳌 注:“王师至,故巷有歌。寇不侵,故野多麦。”